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军工行业:军用雷达 打造信息化战争的“火眼金睛”

来源:证券之星 2015-09-08 15:56: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一、军用雷达:作战系统的首要视觉传感器

雷达按天线波束扫描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扫描雷达、机电扫描雷达、频扫雷达和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雷达在现代战争下担负着目标的精确、实时、全天候侦察监视;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探测与跟踪;各种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战斗杀伤效果判别和目标识别等任务,还担任导弹制导和武器火控等任务,是作战系统的首要视觉传感器。

二、全球军用雷达发展趋势:技术多元、市场稳定、行业集中

雷达技术仍处于其发展历程的中级阶段后半期。整个中级阶段,将以基于相位控制和利用的相控阵、合成孔径、脉冲多普勒等三种主流体制的诞生、发展、演变和完善,以及网络化、智能化雷达的萌芽为标志。

多基、宽频、多体制将是雷达技术发展的三个趋势。就载体而言,雷达的应用已不局限于地基、机载、舰载,并越来越多应用于无人机、卫星上;就波段而言,随着新波段的开辟(如毫米波雷达),雷达工作波长不断扩展;在体制上,传统的机械扫描方式多普勒脉冲雷达(PD)逐渐被淘汰,电扫描模式相控阵雷达(PAR)和合成孔径体制雷达(SAR)将成为主流,雷达系统最终将走向多功能一体化、数字化、分布式和网络化。短期内雷达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围绕天线技术、成像技术和波段扩展展开,即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全球军用雷达市场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发生改变。2019年全球军事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84.4亿美元,比2012年的69亿美元增长22.3%,复合年增长率2.9%。欧美亚太仍是最主要的雷达市场,预计最大的军用雷达采购国家依次为美国、印度、中国、日本和韩国。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预测到2019年,AESA雷达产值将占到雷达总产值的68%,对空监视和对海搜索雷达仍是重点。

雷达产业竞争格局呈现寡头垄断,强强联合的局面。AESA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一个新系统替代多部老设备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高昂的价格,限制了旧系统的换装数量。世界雷达产业呈现多功能雷达的产量逐渐增加而订单总数逐渐减少的新形势。多重竞争因素加剧市场竞争又合作,呈现大公司占主导,公司间合作加强新形势,行业集中度很高,前五大厂商占据世界雷达市场的半壁江山。

三、我国军用雷达发展现状:多体制齐头并进,相控阵雷达引领新潮流

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雷达大国,也是雷达强国。每年例行举办的“系列国际雷达会议”,我国是与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并列的5个轮流主办国之一,在三坐标雷达、低空雷达、机载预警雷达、数字阵列雷达、相控阵雷达和精密跟踪雷达等领域都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相控阵雷达已成为我国军事装备和军事电子工业发展的缩影和代名词,也成为关键技术突破影响整个战争态势的经典案例。目前我国AESA已成功跨越研制阶段,走向特定型号的生产阶段,规模生产效应使成本如预期开始下降。

四、投资主线:一条主线引领两大领域,海空军相控阵雷达空间广阔

我们认为,随着海军“近海防御、远海护卫”和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的转变,国防政策逐步向海空军倾斜,海空军发展面临现代化建设重大机遇期。而雷达作为武器装备系统的核心,并伴随着我国相控阵雷达技术的日益成熟,将直接受益于海空军的的现代化进程。

军费支撑,国防政策向海空军倾斜。我国国防经费有望突破万亿大关,中国军费支出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周边军备竞赛大潮将促使军费支出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延续了国防经费支出向空军和海军倾斜的趋势。而雷达是海空军现代化建设及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设备及重要一环。

战略空军定位,三大领域机载雷达全面推进。雷达系统作为空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将直接受益于空军战略地位的提高。在战斗机火控雷达领域,未来20年J-10和J-11成为装备主力,J-20和J-31也会得到一定程度列装,我国面临庞大的飞机装备更新换代需求,而有源相控阵是现代机载火控雷达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短期内对歼-10歼11衍生机型雷达系统的改进,以及长期内机型的更新换代将带来对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庞大需求。在预警机载雷达领域,未来15年内大约可以生产30架左右中型预警机空警-500和10架左右的中型预警机空警-200;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大概以每年1架的速度生产,大概生产15架;同时海军可能装备舰载固定翼预警机10架,装备30架预警直升机。在无人机载雷达领域,主要以合成孔径雷达为主,未来5年,国内军用无人机市场主要集中在战术与战略无人机采购市场,达到250架战略或战术无人机;未来20年我国无人战斗机需求在750~1000架之间,年均需求超过50架,带动雷达需求快速增长。

雷达助力远洋海军,直接受益第三次造舰高峰。舰载雷达主要应用于航母、护卫舰和驱逐舰。远洋海军的定位,海军现代化进程加速,有望持续受益政策红利,即将迎来第三次造舰高峰期。

五、相关上市公司:关注电科系雷达总装类公司

雷达产业的上市公司包含雷达总装和雷达配套两大类。雷达总装上市公司主要是四创电子和国睿科技,将直接受益于我国国防信息化及海空军现代化建设,空间广阔。雷达配套上市公司有:航天发展、天银机电、常发股份等。

四创电子是中电科集团38所唯一上市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是雷达及雷达配套、公共安全产品、电源产品和广电产品。公司聚焦雷达和安全电子领域,2014年业绩大幅增长。38所是中国预警机雷达的绝对权威,产品覆盖空警500、2000等,首任所长王小谟院士是中国预警机之父,前任所长吴曼青院士由于雷达领域突出贡献已升任集团党组成员,总工程师。38所13年收入约42亿元,约为公司的3.8倍,资产重组可期。

国睿科技是中电科集团14所唯一上市平台。公司立足于微波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坚持军民融合发展,目前形成通用雷达及相关系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微波组件、大功率脉冲电源四块核心业务。14所是我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创造了国内地面防空测控、机载、星载等雷达的众多第一。14所的收入和净利润约为公司的9倍和16倍,“小公司大集团”特征明显。公司作为整体上市平台方向性相对确定,平台价值凸显。2015年6月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5亿元,发行价格56.55元/股。

我们认为中电科集团下雷达板块存在整合预期,主要源于以下5点:(1)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提速。至2014年底,中电科资产证券化率仅有22.2%(净资产)、25.5%(营业收入)、50.3%(净利润),接近十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平均水平25.4%,资产证券化率水平较低;(2)军工集团分版块资源整合符合专业化发展方向;(3)集团旗下科研院所47家,直属控股企业9家,而仅有7家上市公司,上市平台数目较少;(4)集团涉足雷达业务的主要是14所和38所,存在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5)国睿科技(14所)和四创电子(38所)雷达板块存在两种整合方案的可能性,即总装——配套模式和吸收合并方式。

我们后续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甄选出雷达总装及配套相关优质标的,敬请投资者关注即将推出的军用雷达深度报告(公司篇)!(中信建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天发展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