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首页 > 股票 > 研报 > 研报指标速递
序号证券代码证券简称研究机构最新评级目标价报告日收盘价预期涨幅盈利预测报告日期报告摘要
25年EPS26年EPS27年EPS
1833943优机股份华源证券增持-21.00--0.931.092025-04-17报告摘要

定制化机械设备“小巨人”,自主生产+协同制造模式下航空航天业务前景可期

优机股份(833943)
    投资要点:
    定制化机械设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8.45%。公司专业从事定制化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向客户提供油气化工流体控制设备及零部件、工程和矿山机械零部件、通用流体控制零部件、液压系统零部件、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服务、其他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yoy+8.45%)、归母净利润7792万元(yoy+4.41%)、扣非归母净利润7396万元(yoy+7.50%)。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拥有16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9项。
    2024年机械工业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赋能高速发展。近年来,技术的持续进步与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为机械行业的效益增长注入了强大动能。据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机械工业成绩斐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总额达1.6万亿元。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比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海关统计数据汇总表明,2024年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高达1.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5%,在全国货物贸易中占比达19%。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相较于2023年增长幅度要超过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突破90%、75%。机械设备作为工业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政策推动下,设备更新所带来的需求增量有望持续释放,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以“自主+协同”模式深耕多元业务,服务加拿大莫纳克、国家管网等知名客户。公司采用“自主生产+协同制造”的柔性制造模式,以此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在自主生产板块,公司专注于油气化工阀门、航空零部件、铸钢件及零部件等产品的生产制造。这些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体现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而协同制造模式下,公司承担着产品方案制定、深化研发与设计、
    工艺设计和改进、全过程质量监控、技术指导、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关键工作。这不仅展现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还确保了产品从设计到售后全流程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在产业布局上,公司已建立起庞大且稳固的产业生态体系。根据2024年半年报信息,公司拥有精控阀门、JV和楷航科技等共10家参控股/联营企业,同时与超过300家协同制造商达成紧密合作。各企业之间实现技术、管理、市场及客户等资源的深度共享与协同,通过精准定位并深耕各个细分市场,持续挖掘潜在的利润空间,实现互利共赢。凭借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以及服务水平上的突出表现,公司赢得了国际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认可,包括德国添里仕、美国百利、美国艾默生、加拿大莫纳克、德国阿达姆斯、丹麦埃维柯和澳大利亚英孚彼德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国家管网等大型央企,其产品和服务覆盖国内市场,并远销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航空零部件营收yoy+151%,控股比扬精密有望成为业务扩张驱动力。2024年公司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服务营收达9162万元(yoy+151%),业务毛利率为31.72%(yoy+5.86pcts)。为进一步深耕航空航天领域,2024年6月公司通过投资取得比扬精密25%股权,至此合计持有其55%股权,比扬精密正式成为优机精密控股子公司,自2024年9月新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截至2024年12月,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业务已涵盖航空液压系统零部件、起落架零部件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等核心领域。其中,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复合材料、超精密加工等方向订单需求旺盛,有望成为优机股份业务扩张和盈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此外,公司上市募投的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顺利投产,为新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产能支撑,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航空航天精密加工领域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1.11/1.2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3/1.09/1.27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2/17.3/14.9倍。我们选取纽威股份、应流股份和怡合达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估值为23倍。我们看好公司“自主生产+协同制造”模式下多领域产品的放量潜力以及募投项目投产为航空领域业务带来的产能支撑,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商管理风险、质量控制风险、下游行业波动风险。

上一页1下一页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