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首页 > 股票 > 研报 > 研报指标速递
序号证券代码证券简称研究机构最新评级目标价报告日收盘价预期涨幅盈利预测报告日期报告摘要
25年EPS26年EPS27年EPS
1600176中国巨石华源证券增持-11.66-0.830.971.062025-05-24报告摘要

全球玻纤领军者,逆境中酝酿成长

中国巨石(600176)
    投资要点:
    全球玻纤领军企业,周期成长典范。公司背靠中国建材集团,是全世界玻纤行业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的专业制造商之一,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球拥有六大生产基地,在产玻纤纱年产能近300万吨。复盘历史,公司可谓混合所有制典范,长期营收和利润规模稳步向上,2014-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达9.7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7.81%,保持稳健增长。公司市值从上市至2024年底从12亿元增长到455.96亿元,涨幅超过36倍,在建材板块中名列前茅。
    降本增效构建护城河,盈利水平引领行业。玻纤作为新型替代性材料,性价比是发展和角逐的核心,而公司通过多年深耕将“规模效应+资源禀赋+技术性能”优势转化成了强者恒强的成本优势,逐渐蜕变为全球玻纤的领军者。2018-2024年中国巨石的玻纤及其制品综合生产成本的均值3835元/吨,相比可比公司的均值4511元/吨,成本优势明显。具体而言,(1)产能和产线规模优势:公司产能规模全球最大,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带来原材料采购优势,显著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与产线切换成本;另一方面,更大的池窑和产线带来规模效应,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人均产能。(2)原材料和能源禀赋优势:公司主要
    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地处原材料叶蜡石产地,采购成本低于行业水平。(3)技术优势:公司通过漏板加工及回收技术、自主研发配方和浸润剂进一步降低成本:通过不断精进漏板加工及回收技术,降低铑粉损耗与用量;通过自主研发配方,降低每吨配料成本,以2008年巨石自主研发的E6玻璃配方为例,使原来一吨的配料成本从1300元降到500元;通过实现浸润剂的国产化突破,降低原料成本。
    巨石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风电纱和电子纱优势明显。近年来,玻纤行业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其中风电和电子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巨石依靠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这两大领域的产品占比,充分展现龙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具体而言,(1)风电纱产品性能突出,深度绑定客户: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通过引领行业风电纱产品性能迭代深度绑定下游客户,近几年获得高速发展。今年系风电行业“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场普遍担忧后续风电纱需求增速存在边际放缓可能,但我们认为,巨石通过拓宽客户群体和技术迭代,仍有望继续在风电领域彰显业绩韧性。(2)引领电子布产能扩张,营收贡献不断提升:近年来,公司在电子纱和电子布产能的扩张可谓引领行业,逐渐建立的规模优势亦带来了成本优势,对存量玩家构成了“挤出效应”。往后看,巨石正持续研发低介电电子布技术,往高端化进军。当前受益于AI对电子布低介电的要求,高端电子布需求缺口明显,我们判断未来巨石有望将其在传统厚布领域的竞争优势拓展至高端电子布领域。
    预计供需格局有望边际好转,行业中长期发展逻辑仍在。需求:玻纤下游应用广泛,兼具“周期”和“成长”。预计2025年国内下游风电、电车领域、PCB领域需求延续较好表现,但海外需求或受对等关税影响呈现波动,测算2025年国内玻纤的表观消费量较2024年增加48万吨,同比增长6.21%。供给:预计2025全年大概率新点火投产的产能为80.6万吨,不考虑新增冷修及复产产能,预计全年净新增产能46万吨,占2024年底在产产能的5.88%。综合看,虽短期行业数据略显疲弱,但供需关系有望边际好转。拉长维度看,目前玻纤投产高峰已过,行业供给端增速或将有所放缓,而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
    大背景下,内循环的优先级或将提升,玻纤作为顺周期品种,需求有望前置复苏,此外,考虑当前玻纤行业渗透率提升的大趋势仍在,中长期发展逻辑依然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21/38.84/42.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17%/9%,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4/12/11倍。我们选取中材科技/长海股份/山东玻纤为可比公司,计算平均PE为30/17/14倍,鉴于公司是全球玻纤领军企业,成长性显著,成本优势助力穿越周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在建产能投产进度快于预期,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成本大幅上涨

上一页1下一页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