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首页 > 股票 > 研报 > 研报指标速递
序号证券代码证券简称研究机构最新评级目标价报告日收盘价预期涨幅盈利预测报告日期报告摘要
25年EPS26年EPS27年EPS
1605111新洁能东海证券买入-30.92-1.351.652.022025-04-30报告摘要

公司简评报告: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业绩增长力量稳健

新洁能(605111)
    投资要点
    事件概述:新洁能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8亿元(yoy+23.83%),实现归母净利润4.35亿元(yoy+34.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5亿元(yoy+33.05%),综合毛利率36.42%(yoy+5.67pcts)。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yoy+20.81%,qoq-5.01%),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yoy+8.20%,qoq+5.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4亿元(yoy+24.61%,qoq+31.17%),综合毛利率36.58%(yoy+1.82pcts,qoq+0.61pcts)。
    2024全年与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比持续向好,主要系下游景气度稳中有升、新兴市场需求旺盛、客户拓展成效显著、产品价格与库存有所修复及成本持续优化等所致。(1)从工控、消费、智能短交通等成熟下游领域看,在2024年经济环境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有所提振,其中公司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产品发展势头强劲,MOS产品在无人机BMS、电驱等核心部件中均有应用,部分客户已经实现大批量销售,机器人2024年营收占比达4%,公司已有多款产品进入智能机器人应用中,并获得头部客户的批量订单;(2)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公司2024年新增100余款车规产品,供应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超6成,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5%提升至18%,另有120余款产品处于认证阶段。尤其在汽车智驾、线控底盘等高端供应链领域,除了在比亚迪、联合电子、伯特利等已有客户处获得增量以外,公司2024年新增导入30余家客户。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领域,公司不仅在传统服务器方面扩大市场份额,并及时响应AI服务器客户的需求变动,相关产品已应用于服务器电源领域海内外头部客户并实现稳定批量销售。(3)从公司产品的成本、价格、库存角度看,成本方面,公司优化成本的第四代SJ MOS、第三代SGT MOS、第七代IGBT等产品顺利放量,价格方面,尽管海外竞争对手也开展了价格竞争,但2024年公司积极寻找新市场与新客户机会,部分下游中低压产品价格得到了一定的修复,库存方面目前已处于合理水位,包括2024Q4开始光储客户拉货好转,去库进展良好,目前订单饱满,2025Q2或延续增长势头。
    子公司国硅集成协同中科海芯完善产品布局,新设新加坡子公司扩张海外业务版图。公司目前共有四大重点子公司,包括电基集成、金兰半导体、国硅集成和新加坡全资子公司。(1)电基集成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9.85%,增速高于业界同行,2024年高效完成264项新产品封装测试导入,其中汽车类产品占比约为15%,且正在积极开发多款具有更低热阻、更大电流能力和更高功率密度的汽车级和工业级产品;(2)金兰半导体已完成建设第一条IGBT模块的封装测试产线,满产后可达到产能6万个模块/月,此外,金兰半导体开始根据车规要求升级产线,目标2025年通过车规质量体系IATF16949审核;(3)公司拟直接及间接投资中科海芯共计5820万元,子公司国硅集成将协同中科海芯布局电机驱动IC芯片、电源管理IC芯片和搭载RISK-V内核的MCU芯片和数模混合产品;(4)2024年公司新设新加坡全资子公司Singapore Eruby Microelectronics Pte.,Ltd,为公司研发中心在海外的拓展,产品包括硅基功率器件、三代半功率器件以及第四代超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等,尤其是高集成度智能化电机驱动IC芯片、高集成度电源管理IC芯片这两大平台产品与母公司现有市场、客户群体的需求高度吻合,具备协同效应。
    投资建议:在行业需求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公司工控、消费等基本盘业务稳健,光伏走出周期谷底,汽车电子、AI服务器、无人机等新兴领域成长力量强劲,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向好。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收分别为22.46、27.36、33.21亿元(2025、2026原预测值分别是23.14、28.42亿元),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26.87、8.39亿元(2025、2026原预测值分别是5.81、7.3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62027年PE为23、18、15倍。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3)产品导入不及预期。

上一页1下一页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