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吴凡
在新疆,白酒企业伊力特(600197.SH)有着“塞外茅台”之称,然而公司近年的营收却在每年的“一减一增”中,呈现出增长乏力之势。2024年,公司业绩时隔一年后又出现双降:营收同比下滑1.27%至22.03亿元,与公司于2024年初设定了全年30亿元的销售目标相差甚远,归母净利润则大幅下滑15.91%至2.86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伊力特近年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渠道改革,在高档化路径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背后隐现增长瓶颈。2024年公司高档酒收入同比增长4.27%至15.29亿元,吨酒价格呈现增长的同时,销量却出现双位数的负增长。这种“以价补量”模式依赖品牌溢价能力,而伊力特同期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5.13%,其中广告促销费用占比超七成,导致利润承压,2024年第三和第四季度更现业绩双降。
三费高企,高档酒销量下滑
伊力特的产品线覆盖高、中、低档,高档酒包括伊力王酒、壹号窖、伊力封坛、伊力老窖系列,中档酒包含伊力老陈酒和伊力特曲系列,低档酒包括伊力大曲和伊力春系列。
近年来,伊力特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以及2021年收回伊利王自营权,来自高档酒的收入占比持续攀升,由2016年的54.1%提升至2024年的69.4%。报告期内,公司高档酒的收入同比提升4.27%至15.29亿元。
高档酒收入规模增长背后,是公司在费用端的高投入。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63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5.13%,其中用于广告宣传、商超、促销费的费用高达2亿元,同比增长约26.58%,占销售费用比重超过七成。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公司高档酒的销量在报告期内出现了13.61%下跌,而上年同期高档酒的销量则呈现45.30%的增长,这也意味着,吨酒价格的提升,是伊力特高档酒在销量下滑时仍能通过“以价补量”实现收入增长的核心原因。证券之星梳理发现,通过开发高档产品填补高档价格带,公司高档酒吨酒价从2018年的13.17万元/吨增长至2024年的25.49万元/吨,其中2024年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0.69%。
不过“牺牲销量换价格”的路径,其可持续性依赖于品牌力能否支撑长期高价以及费用投入与利润增长的平衡。若未来销量持续下滑或价格触达天花板,可能面临增长瓶颈。
此外,高档酒收入的增长并未带动全年收入的攀升。公司来自中档酒和低档酒的收入分别同比下滑8.17%和20.53%,全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6.47%和27.08%。从行业侧看,2024年白酒行业中的头部企业通过控量稳价、渠道改革和产品升级在存量市场中巩固优势,区域性企业则面临库存高企、费用增长等压力,对于收入的下滑原因,伊力特表示,主要系2024年下半年市场动销能力下降所致。
证券之星了解到,由于报告期内三项费用的增速超过了公司整体收入增速,导致公司利润出现较大下滑,分季度看,2024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伊力特均呈现业绩双降,其中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7.75%和59.64%。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费用高投入,但公司现金流却并不充沛。证券之星发现,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14亿元,且已连续5年为负值,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为3.66亿元,应付债券金额高达2.6亿元。而在今年一季度,收入下滑叠加税金增加,致使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137.09%至-5919.34万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4.1亿元,应付债券为0,但新增短期借款1.68亿元,这也是公司自2014年以来首次新增短期借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伊力特白酒创造现金流能力的不足。
疆内收入下滑,疆外增收不增量
分地域看,疆内是伊力特的核心市场,方正证券在其研报中认为,疆内40亿-50亿元的白酒规模中,伊力特市占率达到50%以上。不过证券之星梳理发现,近年伊力特来自疆内的收入并不稳定,2021年至2024年,疆内收入规模分别为:14.16亿元、11.29亿元、16.97亿元和15.98亿元,其中2022年和2024年均呈现负增长。
据了解,由于南疆人口较多市场较大,消费档次以中低档为主,公司在南疆市场主要布局光瓶酒以巩固疆内低档市场防御。不过一方面疆内布局大众消费的白酒品牌众多,如肖尔布拉克、三台、白杨等品牌,其会在百元以下价格段与伊力特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公司对低档酒的要求是稳量,因为其近年不足2%的毛利率也难以为公司创造较高的盈利。
而能够带动疆内市场产品放量的是被公司寄予厚望的高档酒,为此在产品端,伊力特2024年起逐步停止疆内包销产品开发;在渠道端,公司将销售模式调整为“经销商+直销+线上销售”,收回了部分高档产品的包销权并转为自营。
不过由于疆内受消费大环境影响有所承压,公司高档酒销量不仅出现了下滑,且库存量同比增加18969.42%,对此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自营产品比重增加,同时为适应公司未来的销售规划,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公司也加大了自营产品的生产与存储。
伊力特在疆外市场的拓展也在持续,2024年实现疆外收入5.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6.66%,销售量却较上年同期下滑约5.84%,39.88%的毛利率也远低于疆内58.31%的毛利率。公司表示,疆外市场以成都为基地,倾斜费用投入,通过特色赞助促销,重点拓展京津冀、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份。
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力争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合并报表),实现利润总额4.05亿元。而在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4.32%至7.96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滑7.2%至2.0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29%至1.44亿元。公司能否实现预期业绩目标,仍存挑战。(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