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板块掘金 - 正文

动力电池回收是媲美储能的新蓝海吗?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作者:俞大猷 2022-07-22 12:12: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7月22日,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走强。迪生力拉升封板,超越科技、天奇股份、格林美、楚江新材等纷纷冲高。

消息面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 TWh的锂电池,随着锂资源继续探明后会更多。曾毓群紧接着补充道,“电池不同于石油,石油用了后就没有了,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以我们的邦普为例,对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利用率也达到了90%以上”。

而天齐锂业投资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在锂电池中锂回收理论上可以,在商业应用上还达不到大规模回收再利用。对于曾毓群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的说法,上述人士称,“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我个人还没见过”。据该人士透露,现在公司有参与下游(锂回收)的投资和尝试。

动力电池回收各大巨头已经布局了数年,目前行业商业模式是否已经确定?锂矿公司是否就此会受到一定“威胁”?本文将分析以上问题。

媲美储能!规模超千亿的大赛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淘汰,预计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报废数量将会快速增长。此外,废旧电池环境风险与政策红利期的双重驱动,动力电池行业有望迎来大规模的产能释放,叠加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属性,预计越来越多企业将入局赛道,政策落地也将驱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中信证券预计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2027年将超过1500亿元。

废旧电池首先进行预处理,包括电池的分类、放电、拆解、粉碎等预处理,后续处理包括火法、湿法、直接再生三种工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湿法。如镍、钴、锰、锂等金属,可以加工成金属盐,如硫酸镍、钴锰、碳酸锂。回收金属种类越多,回收率越高,工艺成本越低,说明电池的整体回收能力越强。

根据电池回收渠道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商业模式:动力电池企业、行业联盟、第三方回收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大多采用电池回收模式,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延伸产业链,开拓电池回收业务;整车企业大多采用行业联盟回收模式,整合行业资源,共同拓展回收渠道;第三方回收企业缺乏渠道优势,需要建立自己的回收网络,充分发挥回收网络的优势。

实乃新能源巨头必争之地

投资者可能在想这个赛道有何优质的龙头公司,其实回溯历史会发现在动力电池回收上有先发优势的企业都是“老面孔”。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宁德时代于2015年投资于广东邦普循环,布局电池回收业务。2017年,厦门钨业控股了赣州市的豪鹏科技,进入了动力电池回收市场。2022年2月份,天能股份母公司天能控股集团达成《年处理10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高值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投资协议》,项目落户盐城,总投资30亿。

根据电池回收渠道不同,可分为三种商业模式:动力电池企业、行业联盟、第三方回收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多采用电池回收模式,自身渠道优势延伸产业链,开电池回收业务;整车企业多采用行业联盟回收模式,整合行业资源,共同拓展回收渠道;第三方回收企业缺渠道优势,需要建回收网络,发挥回收网络优势。

2020年12月公布的第二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中,华友钴业、赣锋锂业、厦门钨业、北汽蓝谷、银隆新能源、比亚迪等新能源企业纷纷通过子公司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宁德时代、天能动力等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行列。

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动力电池回收成为各大汽车巨头争抢的风口浪尖。在第三批名单中,一些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如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纷纷登场。

至此,上游资源公司华友钴业、赣锋锂业、厦门钨业,中游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天能股份,比亚迪、北汽蓝谷等下游整车厂齐聚动力电池回收领域。面对资源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巨头之间的原材料争夺战蔓延至回收环节。

然而由于目前技术还未成熟,成本还是很高的背景下,要依靠动力电池回收来降低锂矿成本的想法还只是奢望。

东吴证券对于该行业研判相对乐观。市场关心资源品价格对电池回收盈利的影响,东吴证券认为电池回收具备资源价值,但商业模式本质为再制造,收入成本同向变动,利润相对纯资源企业稳定,而报废量15年的持续增长是巨大产业红利,持续成长属性凸显。建议关注:天奇股份、宁德时代、比亚迪、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光华科技、格林美、南都电源、旺能环境、赣锋锂业、厦门钨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天奇股份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