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首现单日零过会被否者“伤心”)
“铁面”大发审委再度回归。11月29日上会的3家创业板IPO项目,无一过会,打破历史纪录。
“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发审委方面都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则审核。”29日下午四时,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其口中的“偶然性”事件,便是当日上会审核的三家企业IPO申请悉数被否。
但在多名投行人士看来,大发审委从严审核的理念已经被市场逐渐消化。“前期几轮否决潮已让大家有心理准备,审核要求的提高、对规范性的重视是未来新常态。”深圳一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发审不留情
11月29日,3家创业板IPO企业上会均被否决,分别为重庆广电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博拉网络10月被暂缓表决,如今二次上会被否。
“三家企业都有比较明显的问题,发审趋紧的趋势下,未获通过并不意外。”上述知情人表示。
当天一名接近博拉网络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与中介机构对这个结果感觉伤心。该人士透露,主要因为项目没有打消发审委员对代持的顾虑,导致最终被否。
根据发审委提问内容来看,首个大类问题就涉及代持,比如要求发行人代表说明股东尤启明直接和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背景,其出资1525万元资金来源均为借款且还款方式均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还款期限均为2019年的原因,是否存在代持、对赌等其他利益安排。
当天三家企业集体被否,刷新了以往单日通过率的最低纪录。
也有投行人士泰然处之。“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后,好几轮否决潮向市场传递出审核更严格的信号。”深圳一家中型券商人士表示。
自10月中旬,创业板、主板发审委合并形成的“大发审委”审核机制便颇受关注。新一届发审委10月17日上任以来,共审核56家公司IPO申请,33家通过,18家企业被否,5家企业的申请被暂缓表决,通过率仅58.9%。
11月7日2017年第十七届发审委第35、第36次会议上,6家上会审核的拟IPO企业仅1家获得通过,创2015年IPO重启以来,单日否决家数、否决比例最高纪录。IPO发审趋严之风更被市场共识。11月28日则否一家过一家,为50%通过率。
上海一家中型券商保代认为,否决率高的原因主要来自发审委“终身追责”的压力。
10月上任的发审委11月20日宣誓就职,随后召开的4次IPO发审会中,共审核9家IPO企业,仅过会3家,通过率低至33.33%。
该名上海保代表示,监管层对新发审委要求“终身追责”,从新发审委结构看,多为证监系统出身,如果企业有风险,这些委员更谨慎,可能宁愿否决也不要冒风险。另外,监管层要求发审委要替投资者把好最后一道关,要严控风险,保证能够上市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新一届的发审委不仅关注业绩的真实性、持续性,还十分关注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公司治理是否规范、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等。”11月29日,北京一位资深保代谈及近期IPO审核的风向时坦言,日前进行的第十七届发审委集体就职仪式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强调,要坚持“零容忍、终身追责”。
“最近一系列有关发审委的案件使得现任发审委们对于发审工作如履薄冰,都尽量从严审核,与细节处着手,因为一旦出现问题,‘终身追责’将不是一句口号。”上述资深保代补充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