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票补药劲过猛引发副作用 暑期档票房5年来首度暴跌

来源:证券日报 2016-07-20 12:54: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虽然取消了“国产电影保护月”,进口大片也没能扭转国内票房颓势。7月以来,国内票房收入同比下滑16%,这也是近5年来中国电影票房首度下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惨状,电影人们显然还没有反应过来,“说好的年收入600亿元呢?说好的赶英超美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市场中没有质量过硬的电影;另一方面,近些年的过度票补,使得市场份额虚高。

放“好莱坞”进场

仍没扭转电影票房暴跌局面

转眼暑期档近半,烈日炎炎中,中国电影人感受到一丝寒气。数据显示,7月19日,国内票房收入6468万元,去年同日4.09亿元相比下跌83.45%。

实际上,进入“暑期档”后,中国电影市场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7月份以来,国内票房总收入27.7亿元,与去年同期33亿元相比下跌了16%,这也是近5年来,国内票房首次出现下跌。

其中,7月8日同期上映的《寒战2》和《大鱼海棠》扛起国产片票房大旗。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寒战2》票房突破6亿元,而光线传媒主导的《大鱼海棠》票房也达到4.88亿元,成为“暑期档黑马”。

此外,必须强调的是,今年6月底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悄然取消,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为了扭转电影市场的低迷走势。而好莱坞大片《惊天魔盗团2》和《独立日:卷土重来》的确贡献颇多,分别斩获6.37亿元、5.02亿元票房佳绩。

不过,纵使多方面发力,也没有扭转2016年票房高开低走的颓势。今年年初,《美人鱼》刚刚创下33亿元的票房神话,彼时,有不少业内人士给出“2016年票房总收入600亿元”的预测。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季度开始,电影市场持续走低,仅靠《疯狂动物城》、《星球大战7》、《魔兽》等进口片强撑,而国产电影节节败退,甚至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

票补用力过猛

对于突如其来的票房滑坡,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也进行了反思。有人认为,观众辨别能力提高,内容是第一驱动力,由于电影品质没有提升,所以市场冷淡。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过去电影票补拔苗助长,“坏了规矩”。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潮下,电影产业也开始“+互联网”,票务软件拔地而起,瓜分市场。

网络购票具有便捷性,的确快速有效地扩大了国内电影市场份额,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多方资本几轮票补大战的撕扯后,市场已经呈现出“依赖廉价票”的病态模式,这十分危险。在美国、日本等成熟的地区,并没有票补模式,“好莱坞的人听说票房还能补贴,都觉得匪夷所思。在他们看来,很难想象电影公司贴钱培养用户习惯,因为拍电影是为了赚钱。不过,在中国市场上来看,票补的确是一个神奇工具,促使电影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但实际上,过度票补就像是激素,开始用的时候感觉不错,用多了就会产生病态依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线传媒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