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晨会纪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宏观策略
海外政治:特朗普干预美联储独立性的三个途径
核心观点: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干预主要通过三个途径:①提名一个听命于自己的美联储主席,预计在今年11月提名,明年5月上任;②调整美联储理事会的人事结构,尽可能排除库克这类前总统提名的“异己”,同时安插米兰这类的“忠臣”,强化自身在美联储理事会层面的影响力;③干预地方联储主席任命。12名地方联储主席的任期将在明年2月底到期,地方联储主席的任命虽由地方联储董事会选出,但需由美联储理事会批准才能正式上任。市场启示:随着美联储新任主席的上任,美联储理事会的7名理事将有4名“忠臣”,无论是对主席还是对理事会,特朗普都有更大的话语权,这对市场而言意味着:①宏观经济层面,2026年美联储的降息幅度料在特朗普的干预下超过当前市场定价的3次,政策利率或低于3%的中性水平,美联储货币政策将进入宽松区间,美国经济周期或因此从软着陆切换至温和扩张;②大类资产层面,政治压力裹挟下超量的降息意味着美元利率预期的走弱与美元信用风险的走阔,对应2年美债利率与美元指数的走低,10年美债利率的下行或因期限溢价的走阔而受阻。风险提示:特朗普再度遇刺;现有美联储官员抵制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共和党中期选举失利。
宏观点评20250915:供需分化的三个结果——8月经济数据点评
8月内外需求均有所走弱,供给调整滞后于需求,使得短期供给强、需求弱的格局有所强化。具体而言,内需中投资连续两个月当月同比负增长,社零增速自5月来持续下行,外需在持续超预期后,8月也开始回落;与需求端全面走弱不同的是,经济供给虽然也有小幅下行,但整体仍然维持高位,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增速都在5%以上。往后看,当前供给跟需求的背离会带来三个结果,一是GDP增速更靠近供给数据,我国的季度经济核算是生产法,而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数据都未跌下5%,预计Q3的GDP增速仍在5%附近,更强的经济数据下,年内宏观政策可能更有定力,除了即将落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外,其他稳增长政策可能节奏偏慢。二是短期供给强于需求,会使得当期价格压力加大,可能会影响反内卷政策提升物价的效果,反过来说也需要更大的政策力度来支持价格回升。三是供给和需求的背离不可持续,从以往经验来看,如果需求不能走强,那么供给会跟随需求下行,四季度GDP的压力会大于三季度。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走弱;出口下行;以旧换新政策后续不及预期的风险。
宏观点评20250915:每周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研判—20250915
如果需求不能走强,那么供给会跟随需求下行,四季度GDP的压力会大于三季度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20250914:市场对重启“国债买卖”的预期升温
市场对重启“国债买卖”的预期升温。8月份金融数据虽有季节性回升,但是新增贷款仍然显示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而随着年内特别国债和“化债”等政府债融资进入发行收尾阶段,社融增速和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也先后存在回落风险,2025年年内4个月居民和非金融企业贷款需求和2026年政府债能否提前至今年发行,或将决定年末新增社融与贷款的读数表现。在贷款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流动性供给充裕的基调,9月上旬货币政策已经开展了1万亿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并将于9月15日进行6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招标投放,合计看本月超额投放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3000亿元,下半月还有25日前后MLF续作,货币政策呵护资金面的政策趋向鲜明,在买断式逆回购连续半年超量续作、流动性投放保持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国债买卖”操作重启的必要性似乎不高,但是随着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本月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深入研讨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议题,市场对今年年底前重启“国债买卖”的预期快速升温,若年内央行择机重启“国债买卖”,从流动性量上将对当前“买断式逆回购+MLF”的投放结构形成有效补充,从流动性价上将有助于稳定债券利率及利率预期,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关注后续货币政策的操作和政府债融资节奏的安排。风险提示:美国关税政策仍有不确定性;政策出台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