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破局而立,向新而生——中国人身险银保渠道三十年演进与价值跃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国内人身险银保渠道已历经近30年发展,可主要分为五大发展阶段。阶段一,银保业务初步探索期(1996-2000):中国人身险业银保渠道起步,“分业经营,兼业代理”的银保合作模式初立。1996年,平安与农业银行合作,成为国内第一家尝试银保业务的公司。阶段二,银保业务快速增长期(2001-2010):银保业务进入增长的快车道,分红型的保险产品出现,其在购买流程和缴费方式上与银行本身的经营模式契合度高,推动了银保渠道的发展。2011年银邮渠道保费收入为4584亿元,是2004年时的6.4倍。阶段三,银保渠道清虚时期(2011-2016):多项监管新政限制银行网点合作数量以及规范银保产品销售人员资质,此外2013年人身险预定利率提升以及2014年代理人渠道规模大幅增长导致个险渠道产品销量迅速增长,银保渠道市占率下滑。阶段四,政策引领去短期化,增额终身寿快速发展时期(2017-2023):监管政策引导银保产品转向长期期交为主,头部险企加大发展银保渠道的力度,增额终身寿险脱颖而出,占据主流,2021年增额终身寿险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持续走高,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持续站稳万亿规模。阶段五,“新银保”发展时期(2024-至今):2024年“报行合一”政策全面推行,银保渠道费率管控强化,行业平均佣金降低30%,推动费用优化与价值链向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转型。头部险企凭借优势实现份额集中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2024年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收入总计约为7568亿元,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报行合一”政策进一步深化及银保渠道承接存款能力不断加强,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及新单规模或超越个险渠道。
银保合作模式、法律环境及税收政策是推动银保渠道发展的关键。1)银保渠道在全球多个地区的人身险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欧洲主要市场中,2019年近半数银保渠道渗透率超过50%,其中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西南欧市场主要受益于较为有利的监管环境和递延税收政策等因素,贡献了欧洲整体超85%的保费规模。2)依据有无资本纽带关系及合作深度划分,国际银行保险模式可大致分为包括协议代理模式、战略联盟模式、资本合作模式和金融集团模式四种。其中,前两者是没有资本联系的、相对较为浅层次的合作,后两种模式是有资本纽带联系、相对较为深层次的合作。3)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通过相互控股、交叉投资等资本运作将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融合,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分红险、变额寿险、投资连结险等。4)美国人身险银保渠道依托金融集团并购模式聚焦年金市场。5)日本人身险则通过监管不断放开银保渠道限制逐步拓展银保渠道。
险企和银行共同发力,共振银保渠道,深耕养老及财富管理领域。1)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有积极拓展银行合作数量,持续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丰富银保产品体系,巩固市场领先地位。2)中国平安依托集团协同优势打造银保新模式,扩充优质合作银行网点,打造新银保团队“平安银行家”,深耕财富管理领域。3)中国太保寿险持续深化“长航行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施价值网点、价值产品、高质量队伍三大价值策略,有序布局战略区域。4)新华保险通过对银保渠道进行分层,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降低在银保渠道销售的成本,2024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倍。6)展望银保渠道未来发展,外部应突破现有模式,寻求银保一体化合作模式,绑定私人银行客户资源,实现“双赢”有效发展,内部应追求深耕细耕,寻求多元化产品发展。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权益市场波动,新单保费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