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计算机行业跟踪报告:国务院审议通过AI政策: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创新生态、安全水平三要素》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报告导读: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明确围绕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三个要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围绕三大要素深入产业发展示范效应显著:1)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率先开放真实业务场景,将直接拉动算力、模型与垂直应用需求;2)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有望实现数据-算力协同,降低产业链成本,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推动大模型及解决方案快速落地;3)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安全治理将催生模型监管与隐私计算等新赛道。我们继续看好计算机板块。
人工智能发展定调规模化商业化,开放应用场景成核心抓手。会议的核心信号是推动AI技术从前沿探索全面转向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独特优势。要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此举将有效解决AI创新长期面临的“有技术、无场景”落地难题,提供真实丰富的试验场,打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产业正向循环。
强化要素供给与生态构建,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会议明确要求,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这三大基础要素是AI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柱。7月28日,上海市引发《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计划三年内发放6亿算力券+3亿模型券+1亿语料券,国务院通过的《意见》与上海市《措施》相呼应,有利于统筹推动智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算法创新与开源共享、促进数据要素的有序流动。多方政策为企业研发与部署降本增效,加速行业模型迭代。
布局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护航产业健康发展。在加速推动应用的同时,重视AI发展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构建动态敏捷的治理体系,就要监管紧跟技术迭代步伐,避免“一刀切”式管理;形成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就要政府、企业、学界与公众共同参与,为技术创新划定清晰边界,在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稳定环境。《意见》与7月26日WAIC上宣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内外呼应,体现了安全与发展并进的治理思路,为所有人创造包容、开放可持续、公平、安全和可靠的数字和智能未来。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