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策略周评:十五五规划产业布局猜想【勘误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拟研究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进入8月,政治局会议落幕、中美最新瑞典贸易谈判达成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的共识,市场针对短期宏观层面内部政策与外部变化的博弈性交易暂告一段落,投资者目光转向中期维度的十五五规划。本文拟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十四五规划及二十大以来中央层面重要会议内容,对十五五规划中的产业布局进行猜想与展望。
观点
外部不确定性之下,“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含金量不断提升,核心思想或在十五五规划中继续体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大国博弈和地缘拉锯带来更多外部不确定性,“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亦多次出现在重要会议中,其核心在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及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认为核心思想或将在十五五规划中延续。
“篇”级主题:十三五规划共计二十篇、八十章,十四五规划共计十九篇、六十五章,线性外推之下十五五规划纲要可能为二十篇左右,猜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有望单独成篇。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供给侧“反内卷”思路或将延续
继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后,同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有提及,而今年7月中财委第六次会议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框架之下提出供给侧秩序规范后,“反内卷”逐渐由“政策概念”逐步走向政策落实,猜测十五五规划中,“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层级较高,其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产业供给侧优化升级等内容有望延续或细化。
城市由发展的“火车头”转为“提质增效”
十二五~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城镇化”均单独成篇。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10年再度召开,相较于2015年“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火车头’”的定位,本次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7月政治局会议延续城市工作会议思路,对于楼市、地产的表述相对较少,仅提及“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预计十五五规划中将延续城市工作会议“存量提质增效”和“稳定发展”的定调。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明确提及“新质生产力”,随后“新质生产力”多次出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而此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虽未直接使用“新质生产力”但内核一致,即摆脱传统产业拉动经济的路径依赖,将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更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方向凝聚,培育经济新增长动能。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十三五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均设计单独一篇阐述最前沿信息技术革命的国家战略,例如十三五规划的第六篇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和十四五规划的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展望下一个五年,人工智能无疑是全球科技浪潮的最核心,AI能力直接关乎国家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是大国争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桥头堡。猜测十五五规划中,人工智能或与数字经济一同纳入“篇”级别主题中,即数字经济为AI提供应用场景和数据基础,AI作为核心引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者共同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变革。在此之下,底层基础设施创新(算力、算法、数据的创新与开源生态进一步壮大)和“人工智能+”(AI商业应用落地赋能各行各业,如具身智能、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或被提及。
在次级的“章”和“节”中,重视消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提法
消费:分配结构改善和民生保障强化之下,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养老育儿消费有望成为新增重点
外部不确定性的升级意味着内需重要性提升,而相较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内需端一直具有更加依赖投资而消费驱动的特征,前者与国家发展阶段有关,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保覆盖程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等民生问题提出改革方向,后续我国居民消费仍有较大潜力释放。此外,相较海外发达国家,我国消费端商品占比偏高而服务消费不足,这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必然特征,也意味着服务消费是后续政策发力的重要增量。有效释放消费潜力,除收入与保障措施优化外,还需要供给侧优化创新。结合人口老龄化趋势、促生育政策发力及近1年重要中央层面会议的表述看,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发展银发经济、首发经济、谷子经济,促进文化、体育、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供给侧升级,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等可能出现在十五五规划中。
投资:大型基建项目建设
五年规划框架中会对内需的投资端进行部署和指引,例如十四五规划第四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第十四章(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第二节(拓展投资空间)即指出“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今年雅下水电站的开工即为十四五规划的执行。今年3月发改委《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并对重大水利工程、重大交通工程、重大能源工程等两重项目做出列示,可据此推测可能出现在十五五规划中的大型工程项目。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补短板”必要性提升,“锻长板”仍需强化
随人工智能对于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围绕芯片制造环节的贸易限制屡次被美国用以作为阻碍我国AI能力提升的手段,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实现自主可控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在十四五规划中,第二篇“创新驱动发展”中提到了要支持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核心领域技术攻关,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强调了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需“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预计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重点领域技术瓶颈攻关和产业建设的支持将继续出现在十五五规划中,其中AI算力“卡脖子”根源——先进制程晶圆代工及光刻机等尚不能全品类本土制造的半导体材料、设备及零部件环节或将成为重中之重。此外,本次贸易谈判中,稀土作为国家关键战略资源发挥出重要作用,类似的“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优势产业资源整合管控、技术壁垒巩固升级等亦可能出现在十五五规划中。
产业升级转型、壮大新兴产业及培育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篇”下,可能包含“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的“章”或“节”。其中,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方向是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新兴产业发展可以简单提炼为“向空、天、海索要GDP”,需关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以及2025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的深海科技,注意到今年7月中财委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领域发展已被决策层“提上日程”。对于“未来产业”,可以参考2024年1月《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所列细分领域,需要重视近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获得强调的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6G等,此外我们猜测“未来健康”领域的脑机接口、“未来能源”方向的核电、核聚变亦有望出现在十五五规划中。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增量环节
十四五规划中,第三篇第九章主要阐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交通强国、现代能源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小节,我们认为十五五规划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亦不会缺席,猜测增量环节/继续强化的环节可能有:新基建和交通方面的大型数据中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能源体系中可能包括海上风电、沿海核电及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特高压、虚拟电厂/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西部风光基地、新兴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等。
其他可能涉及的内容
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党的二十大提出2035年发展目标之一,近年来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文化自信、文化出海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物质条件,例如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潮玩LABUBU等文化产品、中国IP走向世界,离不开背后资本沉淀的支持。2035“文化强国”目标之下,猜测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建设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美大国博弈带来更多外部不确定性,减少外需单边依赖、构建多边外交关系将是中长期趋势。此外《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展开,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猜测一带一路建设等仍将出现在十五五规划内容当中。
注:本文所涉及个股或者公司仅代表与产业链或交易热点有关联,本文所引述的资讯、数据、观点均以展示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层面请参照东吴证券研究所各行业组所推荐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地缘政治事件“黑天鹅”;行业基本面不确定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