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每日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宏观:如何看待城市更新行动? 下一步,可以期待的增量政策或是政策性金融工具,例如通过PSL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用于扩围基础设施基金,用作项目资本金。从信用传导路径来看,往往是财政、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逐步扩围。因此,在当前存量政策基础上,如后续看到新增政策性工具出台及商业银行大规模参与,则投资规模预期相应提升。而如我们前期报告所述,下一步触发政策进一步加码的或是外需冲击下对失业问题的扰动。
宏观: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要“向前看”。美联储短期硬数据观测的态度可能依然意味着7月降息概率有限,长期框架的调整也并非鸽派信号:从长期框架考虑,改变两类不对称性的相关措辞事实上并不鸽派,而是对通胀和就业超过美联储目标的容忍度在更高的经济增长和利率环境下降低。我们也更倾向于导致5月15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超10BP的因素是4月的PPI和部分零售数据弱于预期显示增长可能放缓的证据,而非市场积极的将长期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理解为宽松信号,也可以看到收益率在鲍威尔的讲话前就已经因为经济数据出现了下行。从美联储近期硬数据依赖的态度来看,在关税战边际缓和,硬数据明显滞后于软数据和高频数据的情况下,9月出现首次降息的概率似乎更高。
策略:关税调整牵动市场,博弈之下仍暗藏风险。受中美关税阶段性缓和及美国核心通胀数据改善的双重驱动,美股三大指数领涨全球。但当前美股仍面临多重压力:其一,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或持续扰动市场预期;其二,美联储政策正陷入两难境地,关税反复或导致美国面临通胀超预期与经济增长放缓的滞胀格局;其三,美股估值风险显著积聚,科技股虚高问题尤为突出,叠加美国36万亿美元债务上限争议,或触发美股的螺旋式下跌。
银行:2025年4月金融数据解读:政府债持续发力,信贷需求再度走弱。政府债持续发力拉动社融,信贷需求仍待修复。近期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降准降息落地,结构性工具加力,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改善可期。公募低配修复,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银行红利价值兑现。
银行:非息短期扰动业绩,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解读。2025Q1银行业绩短期受非息收入扰动,但核心收入增速改善延续,息差降幅收窄,增量信贷投放空间打开。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降准降息落地,结构性工具加力引导银行信贷结构优化。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加速银行红利价值兑现。
食饮:从渠道变革视角寻找上游供应链投资机会。长期视角,我们认为顺应渠道变革的品类品牌型、强供应链型公司均值得重点关注;短期视角,则需结合拓展节奏与估值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