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3D打印行业深度——蓄势待发,产业化应用赋能未来

来源:华福证券 作者:彭元立 2023-11-06 09:1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3D打印行业深度——蓄势待发,产业化应用赋能未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传统工艺的有力补充,规模经济性弱,技术特点契合航空航天、医疗等需求。 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在量产阶段,增材制造速率过慢及尺寸受限,欠缺传统工艺的规模经济优势。但增材制造可实现传统减材工艺无法实现的复杂几何结构件,如加工传统工艺无法加工的蜂窝点阵结构等,以达到大幅减重及增加强度目的。
产业链加速发展,设备成主导地位。 产业链看,增材制造上游包含粉末及激光器等零件,中游为打印设备制造商等,其中设备制造厂商居行业主导。
上游粉末端: 现阶段我国3D打印仍旧以工程塑料、树脂材料为主,金属材料逐渐成主流(钛合金、钴铬合金、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等),主要用雾化法制取,成本近4年降50%,较国外具备性价比;
上游零部件端:核心零部件(激光器、控制系统、振镜)仍然存在差距,目前处于国产替代阶段。
中游3D 打印设备制造商:分为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65%)、桌面级 3D打印设备(35%), 3D打印设备工业级运用广泛,金属加工工艺成主流。 3D打印行业龙头地位稳定,国内竞争较为分散,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逐步国产替代(稳定性有差距)。
下游市场端:工业级设备下游主要是航空航天(58%)、汽车(7%)、模具(18%)、医疗领域(10%),桌面级主要是出口为主,应用在日常生活与教育领域。 2023年消费电子开始导入3D打印技术,预计未来3D打印下游应用将快速扩张。
工艺路线百花齐放,金属增材或成主流。 制粉工艺端:雾化法已成主流,工艺已成熟,国内外差距较小,产业相对成熟; 3D打印技术端:以金属的SLS、 SLM和非金属的FDM为主(工艺受多个因素影响,原材料影响最大)。出现新技术BJAM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但产品性能仍需提升。
制造业转型趋势,政策+专利+技术+标准,加速行业产业化进程。 1、国内国外政策持续加码,加速推动行业发展; 2、特定领域内生优势+专利到期双重驱动行业发展; 3、 3D打印优越性证明: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及效率提升逐渐彰显优越性; 4、多种创新方法加快3D打印速度,批量化生产存在可能; 5、行业标准不断细化,促进3D打印规范化发展。
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十年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长。 全球2022年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达180亿美元,近五年CAGR达19.66%, 金属增材制造增长速度快于整体,国内增长快于全球,中国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2年330亿元市场规模。下游应用场景丰富,蓝海市场尚待发掘。以航空航天、医疗、汽车为代表的三大应用领域空间广阔;同时,以3C电子、模具(鞋、工具等)、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新兴下游市场也在加速开拓。
投资建议: 铂力特(产业链),华曙高科(工业级设备),有研粉材(粉末),金橙子(激光振镜控制系统)
风险提示: 专利风险、国外技术突破风险、产业链供给稳定性风险(国际环境)、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