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国防军工行业动态报告:造船行业进入业绩兑现周期,板块仍具估值提升空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造船业21年开启订单周期,23年开启利润周期
当前造船板块处于订单高增长+业绩兑现期,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承接新船订单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3月当月接单量593万载重吨,环比增长28.1%。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8%。本轮订单爆发周期从2021年开始,全球新船订单量从2020年的1058艘7500万载重吨急剧增加到21年1765艘1.32亿载重吨,创下过去10年来的次高纪录。目前船位排期普遍已经到2025-2026年。
订单爆发核心原因是船舶行业是典型的周期型行业,周期大约20年左右,船厂的上一轮盈利周期为2003-2008年,目前处于新周期起点。克拉克森研究表示,当前中国船厂手持订单饱满,大部分主要船厂船位排期已到2025年初。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中国船舶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表示,其公司手持订单排期已到2026年。船舶订单交付周期在2年左右,21年签的第一批高价船预计在23年开始交付,24年将全部交付高价船,业绩兑现周期预计将从23年中报开启。
供给收缩叠加船舶老龄化,环保新规加速旧船替换
供给端经过多年产能出清,需求端爆发式增长,造船价格从21年以来进入上行周期,当前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接近近十年高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产能出清彻底,供给端大幅缩减。BRS2022年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活跃船厂(年内接获新订单和/或交付新船的船厂)数量为301家,仅为2007年最高约700家的40%左右。
船舶使用周期在18年左右,上一轮周期制造的船大多面临拆解淘汰。克拉克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船东的船队整体相对年轻,但也大约有11%的运力在20年船龄以上(全球:13%),4%为25年以上。2023年1月1日,IMO环保新规生效,此修正案被誉为IMO自2020年引入全球“限硫令”以来最重要的环境立法。据VesselValue数据统计,单从EEXI能效指标来看,目前全球主流市场仍有将近70%的运力不达标,CII碳指标要求更高。为了尽可能满足IMO环保新规要求,船东或将选择降速、改装主机、拆除老旧低效船舶,这些都会降低全球的航运运力。
军船潜在出口市场广阔,板块估值具备提升空间
2022年在俄罗斯举办的军事技术展“军队-2022”,中国代表团在军事技术展上展示了多款海军装备模型,其中最具代表的舰艇有052D驱逐舰,054A护卫舰的外贸版,最新型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按照国际惯例,能够在国际军展上进行全方位展览,即意味着该型号装备允许出口。根据澎湃新闻,2023年4月25日,由中国制造的“象岛”号两栖船坞登陆舰出口泰国,这是中国首次出口两栖船坞登陆舰,也是目前是东南亚吨位最大军舰。根据新浪财经,中国为巴海军建造的两艘054A/P型护卫舰已经交付巴基斯坦海军,这表示巴海军订购的4艘054A/P已经全部入役。中国军舰已出口多年,未来仍具广阔出口市场空间。
中船系整体PB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重工1.39,中船防务2.58(港股PB为0.9),中国船舶2.72。我们认为当前板块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业绩兑现驱动下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
当前造船行业基本面处于20年一轮的船舶大周期与订单高增长、业绩即将兑现的小周期,民船方面是周期复苏逻辑。而中船系的大部分船厂产品包括军船和民船,军品本身应具备较高估值溢价,此外我国军舰建造具有较高水平,已出口至巴基斯坦、泰国等一带一路多个沿线国家,未来军贸空间广阔。此外,板块公司PB均处于较低水平,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共振。
主要受益标的:
1)中国重工:中船集团下属的主要军船研制生产公司,军船占比较高,且积极开拓军贸市场,出口占营收比例约40%,此外还有大量民船。公司当前PB仅1.39;
2)中船防务: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其中港股PB当前仅0.9,A股PB为2.4,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3)中国船舶:民船占比高,年产值近600亿元,造船板块龙头公司。
风险提示
订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