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医疗AI专题:AI浪潮已至,医药产业升级来袭,抓住解决核心需求、可商业化落地的公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AI浪潮来袭,医疗端产业升级紧随其后,把握其中可商业化方向
AI浪潮下带来各行各业产业变革机会。而在人工智能的所有应用中,医疗行业位列首位。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AI+医疗已占人工智能市场的18.9%,市场规模为66.25亿元,预计2020-2025年CAGR为39.4%。
人工智能也开启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新时代,AI赋能多维触达,提升医药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通过AI为传统的医药产业链赋能,带来产业变革,而其价值体现在扩容(新产品)、降本(减少费用)、增效(提高效率)这三个方面。从AI为医药产业链赋能的价值角度,考虑商业化落地的场景、进程以及节奏上看,我们认为AI在医疗端的AI+医疗服务、制造端的AI+医疗器械、研发端的AI+医药研发这三个大方向大有可为。
AI+医疗服务:触达医疗各大终端,商业化走在前列
通过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和技术,人工智能将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将不仅有助于提高整体医疗水平,还将为医疗机构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部分场景处于商业化水平领先位置。
检验/病理诊断:通过高精度高质量AI识别,帮助医生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速度。
院内信息化:通过智能化的病历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和医疗资源调度,AI能够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
AI医疗助理:通过在线医疗平台,AI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诊断、病症咨询、药物推荐等服务。
医疗解决方案:通过AI技术提高医疗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AI+医疗器械:拓展器械生命周期,优化人机交互,提升诊断精准度和病人预后效果
AI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从形式上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单独以软件形式,一类是与设备等硬件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应用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1)AI+影像设备: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各类诊断、治疗、监护、康复医学装备中,具体如AI人工智能技术在扫描、图像重建、分析等多方面全流程赋能影像诊断设备,如在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给医生提供检查导航等功能。
(2)AI辅助诊断:通过分析处理CT/MRI/超声等大型诊断影像数据、组织病理图像数据、生理电信号、DNA测序数据等多种数据辅助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断决策的产品,具体应用包括AI肺结节辅助诊断、AI甲状腺超声辅助诊断、AI宫颈细胞辅助诊断等。
(3)AI辅助治疗:目前主要应用在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以及AI放疗领域。医疗手术机器人术前手术路径规划、术中辅助导航,康复机器人可实现便携式穿戴,重建脑-肢体闭环神经环路,有效解决了目前卒中康复策略患者被动参与、干预手段单一、治疗模式不精准的技术痛点。AI放疗主要是与放疗设备相结合,放疗前规范靶区的勾画,自动化分割图像,正式放疗过程中,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监控,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位置,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
AI+医药研发:底层突破降本增效,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目前药物研发和用药安全是AI技术在制药领域的主要应用,尤其是前端的药物发现环节,其中靶点确认、分子生成是当前AI赋能的重点领域,化学反应设计是AI技术应用取得进展的环节之一。
AI制药作为新兴领域,复杂且多学科交叉,技术壁垒、人才壁垒高,当前市场参与者也呈现多元化格局,大型药企包括传统药企和CRO公司,互联网企业以及初创企业都依据各自的优势快速切入布局当中。
相关标的
AI+医疗服务:建议关注商业化能力靠前的领域和公司,推荐(已覆盖)润达医疗、健麾信息、艾隆科技;关注安必平、麦克奥迪、迪安诊断、美年健康、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
AI+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存量设备铺设多,数据资源丰富且已在AI领域前瞻布局的设备类企业,具体包括迈瑞医疗、万东医疗、澳华内镜、开立医疗、理邦仪器、乐普医疗、天智航、微创机器人-B、伟思医疗、麦澜德等。
AI+医药研发:建议关注具有强大资金支持,人才储备以及优质数据资源的CXO头部标的,如药明康德等;以及具有先发优势率先布局AI相关技术的特色标的,如成都先导、泓博医药、药石科技和皓元医药等。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药物临床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上市产品销售浮动;行业政策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