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年间布伦特均价71.79美元/桶,但以2021年美元折算的油价为76.96美元/桶。2007-2021年布伦特均价76美元/桶,但以2021年美元折算为84.91美元/桶。以当前价格指数折算,2022年10月油价与1979-1980年间的油价基本相同。
2021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历史上的原油价格战:1985年6月,沙特突然间增产。法赫德国王警告OPEC国家,沙特将不再独自承担减产的负担。油价在6个月内从每桶31美元暴跌至每桶9.75美元,直到1986年12月结束。
1997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议上。沙特提高了产量以对抗委内瑞拉,因为其抢占了沙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随后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需求崩溃。油价从每桶约20美元跌至不足10美元,直到1999年4月结束。
始于2014年11月的维也纳会议。为对抗美国页岩油技术革命。沙特采取了“um-at-will”的政策。油价从每桶约100美元暴跌至27.88美元。直到2016年9月,美国页岩油仍然顽强,沙特态度转变,俄罗斯也加入了削减的行列,后在2016年底形成OPEC+联盟。2001-2007年,油价持续上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增长,有效地拉动了石油需求。
2008-2010年,油价暴跌后“深V型”反弹。金融危机引发需求恐慌,油价断崖式下跌,但随着各国强力救市和OPEC限产等多个正面因素的刺激,油价逐步回升。
2011-2014H1,美国致密油产量爆发式增长,中东北非原油持续减产,“阿拉伯之春”导致风险溢价上升,油价高位窄幅运行。期间全球处于低利率时期,同时美国制裁伊朗,以及中东的局势不稳定加剧了油价上涨。
2014H2-2016H1,油价暴跌,页岩油革命爆发导致供应过剩,之后OPEC采用增产保份额的策略,持续扩产,导致油价接连暴跌。出于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期间出现了油价越下跌,产量越增加的现象。
2016H2-2019年,触底–震荡反弹,全球进入逐渐加息的周期,但由于OPEC与俄罗斯为代表的产油国冻产预期推高油价,原油市场逐步走向供需再平衡。2018年上半年市场进入被动去库存过程,下半年主动补库存,但进入10月份以后由于需求不济,加上美国、沙特、俄罗斯持续增产,油价回落。
2019年原油供需两弱,OPEC+致力于持续减产,美国扩大市场份额。
2020年至今,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打乱,从负油价至重回高点。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导致需求萎缩,但全球资本开支放缓,OPEC+定价权增加。2021年需求恢复后,加之地缘政治因素,持续推高油价。2021年开始全球LNG市场经历了大幅的波动。首先是新冠疫情下多国进行静态管理,使得天然气需求迅速下降,供过于求;而在供应缩减的情况下需求的回升又使得市场进入供需紧张的状态。
极端天气与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加剧了这一过程。
由于俄罗斯利用能源作为武器削减天然气的输出,非产气国LNG价格再次迅速飙升且波动加剧。尽管坐拥丰富天然气资源的美国本土HenryHub天然气指数明显低于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指数,但外部的需求同样促使其进入了上升通道。
JKM基准反映了交付到东北亚LNG的价格走势,从2021年开始为16.47美元/百万英热,在2021年3月2日创下年度低点5.56美元/百万英热,并在2021年10月6日达到年度高点56.326美元/百万英热。而在2022年,由于俄乌冲突,JKM两次创下新高,分别为3月8日的51.77美元/百万英热、8月30日的70.57美元/百万英热。2021年欧洲进口天然气3410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2328亿立方米,LNG1082亿立方米。由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自2022年起,欧洲从美国的LNG进口量大幅提升。
美国自由港LNG出口终端自6月8日以来一直关闭,其约占全球LNG出口的4%,美国的20%;早在北溪在被炸毁前的6月下旬,就因为“技术问题”流量逐步降至满载的20%,后又完全断流,减少的流量占欧洲秋季需求的19.7%,计划将在11月初至中旬恢复部分生产。二者叠加推高欧洲天然气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