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2022年 10月 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充分整合现有政务数据资源和平台系统,重点从统筹管理、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数据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等 8个方面,组织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
核心观点:
确定建设目标时间轴,将促进数字政府建设加速《建设指南》明确目标: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 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等。
我们认为,近年,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数字政府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全国各省市已经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基础,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 26个省级政务数据平台、257个市级政务数据平台、355个县级政务数据平台,超过 70%的地级市建设了政务云平台,政务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本次《建设指南》再次明确任务时间窗,将驱动整体政务数字化建设加速。根据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数据,我国数字政府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 802.6亿元,预计 2023年将达到 1203.9亿元。
制定“八个一体化”任务,总体架构设计《建设指南》提出充分整合现有政务数据资源和平台系统,重点从统筹管理一体化、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共享交换一体化、数据服务一体化、算力设施一体化、标准规范一体化、安全保障一体化等八个方面,组织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
我们认为,《建设指南》明确“任务清单”,组织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将有利于加强数据的有序流动、高效共享,有效利用、高质赋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任务清单”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数据价值,增加数据计算、存储、分析等需求。
绘制体系方案“工程图纸”,明确三大平台间关系《建设指南》提出三类平台和三大支撑建设体系,三类平台为“1+32+N”三大平台框架,其中,“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32”是各省级政务数据平台,“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三大支撑包括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同时,《建设指南》说明了三大平台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建设指南》明确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工程图纸”,并强调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要新建数据服务、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政务云监测、数据安全管理等系统组件,并强调不同平台之间要融合对接、数据互联、数据共享,将促进各部门、各地方、各关键行业对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改造需求,促进大数据平台、数据管理、IT 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等市场的规模增长。
投资建议本次《建设指南》是二十大之后信息化相关政策的延续,将进一步催化计算机板块行情,相关受益标的包括,1)政务云:紫光股份、深桑达、中科曙光、中国软件;2)城市大脑:太极股份、数字政通、科大讯飞、万达信息、浪潮软件;3)数据安全:安恒信息、深信服、启明星辰、天融信、美亚柏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