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事件: 近期,欧盟委员会提议对欧洲能源市场进行紧急干预、并正式提议禁止所有所谓的“强制劳动”商品进入欧洲市场,美国“2022台湾政策法案”通过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议。
欧洲干预能源市场,不改能源结构转型大趋势为应对高电价,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1)成员国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至少5%的用电量;2)到2023年3月31日将总电力需求减少至少10%;3)对低成本电源如可再生能源、核电等设定180欧元/MWh价格上限;4)对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炼油等行业的超额利润征收至少33%的税。
该项政策虽然会部分影响集中式电站建设进度,但由于德国-卢森堡、法国日前电力交易价格在8月分别最高达到465.2、492.5欧元/兆瓦时,相比2020年平均日前交易电价存在超1428%、1431%的涨幅,高电价将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对于分布式光伏的旺盛需求。
干预短期电价不影响长期能源转型趋势。9月13日,欧盟会议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法案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升至终端能源占比45%,与此前“REPower EU”能源计划完全一致,发展可再生能源雄心不减。截止2021年底,欧盟风电装机230GW,光伏装机190GW,新能源电量占比17.5%,与2030年45%目标仍有很大距离。
我们认为此次干预电价,核心是收入再分配,将供给侧发电端收入转移至需求侧用户,以对冲创新高的交易电价,但不会扭转新能源替代大趋势。
对未来欧洲市场影响:1)因限制上网电价,分布式自发自用模式将更受欢迎;2)欧洲传统能源成本上涨,已把整体电价水平抬升,此趋势已成很难回归此前低价,新能源+储能的高IRR将持续,带动分布式需求维持高增。
欧洲禁止强迫劳动商品,光伏出口维持正常供应9月1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议禁止所有所谓的“强制劳动”商品进入欧洲市场,而6月21日起实施的美国UFLPA也迫使欧盟加快制定类似措施。我们认为欧洲新能源政策与美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从美国相关政策执行后的行业表现来看,已经有非常成熟、充分的应对措施。
中国作为硅料的主要生产国,2022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达120.3万吨,其中新疆多晶硅产能42.5万吨,占比约为35%,疆外产能77.8万吨,对应组件产能约为218GW,完全能够满足欧洲光伏需求。2022年1-7月我国光伏累计出口99.3GW,同比上升90.36%,7月组件出口15.5GW,同比上升94.1%,欧洲1-7月累计进口组件53.8GW,同比上升124.6%。光伏出口整体风险可控,且多市场、多产地能够分散风险,将持续受益于海外新能源需求高增。
美国政策对光伏市场影响有限近期,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议通过“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试图否认一个中国政策。该项法案仍处于初期阶段,后续仍需要通过参、众两院和总统签署才能最终成为法律,法案距离最终成形仍有较长时间,并且有较大改动,或无法在国会中获得通过。2022Q2美国新增光伏装机4.6GW,同比减少12%,环比增加12%,受此前WRO和UFLPA法案影响,美国新增装机增速受组件供应限制影响而下降,预计供应限制可能会延续至23年底。而此前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RA)预计在2024年之后开始发挥明显作用,并有望在2023-2027年带来62GW的新增光伏装机。SIEA预计2022年美国新增装机约为16GW,仅占全球预计新增装机的6.3%,政策影响相对有限。
投资建议2022年光伏组件厂商海外营收占比较高,欧洲组件出口有望维持高增,我们重点推荐光伏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兼具TOPCon和HJT技术的天合光能(688599.SH)和东方日升(300118.SZ),轻装上阵聚焦异质结制造的爱康科技(002610.SZ),同时建议关注发布TOPCon全新组件、注重海外市场的晶澳科技(002459.SZ)。逆变器方面,我们重点推荐昱能科技(688348.SH)、阳光电源(300274.SZ)、固德威(688390.SH)、锦浪科技(300763.SZ)。
风险提示:海外政策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