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PMI高位回落,制造业稳步恢复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比上月的最高点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仍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制造业总体保持稳步恢复的良好势头。供需两端维持向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为年内次高点,且两者差值继续缩小,制造业保持较好增势,产需关系更趋平衡。进出口景气度维持在扩张区间,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8个月回升,达到全年高点,制造业出口企业信心不断增强。价格指数继续回升,创全年高点。从企业类型来看,大、中型企业PMI继续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经营压力再现。从行业来看,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领先。非制造业方面同样有所回落。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仍保持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延续稳步复苏势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虽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但仍位于全年较高运行水平。而建筑业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7%,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1%,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表明近期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向好。
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4.2%和55.7%,均有所回落。
资本市场逐步回暖海内外疫情不同的防控态势,改变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格局:外需持续强劲为中国经济增添了新动力。“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使得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金融领域的“宽信用”仍有望得到发展,货币边际收紧和宽信用发展将同步呈现。海外疫情第二波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趋于弱化,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中国经济回暖延续和政策平稳的预期下,前期资本市场运行表现平稳中偏软的态势将改变,逐渐回暖将成趋势。资本市场短期受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有所波动,尤其是债券市场受到影响较为明显,而信用风险暴露导致债市调整较多,但随着事件平息,市场情绪的修复,流动性预期改善,债市走稳回升。
经济延续向好态势12月PMI较11月的高点有所回落,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均处于高景气区间,圆满收官。而价格指数则创下新高,将有助于改善工业品的通缩,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过快也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疫情方面,部分地区疫情虽出现反复,但经济运行已基本恢复正常,尤其相较于海外疫情,国内疫情显然已处于可控状态。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结构调整和解决增长中的升级问题中心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运行重点,各方面经济活动正处恢复反弹中,四季度延续好转态势,预计经济运行热度将逐渐上升,后续增长的态势也更趋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