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其中提到了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决心空前。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细化了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参考欧美国家提出的碳达峰进度、碳中和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未来中国减排的速度和力度将远超发达国家。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披露的数据,201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95亿吨,其中电力和热力领域最高,占总排放量的51%,其次是工业领域,占总排放量的28%,交通运输领域占9.7%,建筑领域占4.1%,余下的其他能源、商业及公共服务和农业分别各占3.3%、1.6%和1.2%。能源、工业和交通三个领域合计碳排放占比超过90%,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能源结构转型也将进一步提速。
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在设定强制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允许进行碳排放配额交易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为排放实体碳减排提供经济激励,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碳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与行政指令、经济补贴等减排手段相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低成本、可持续的碳减排政策工具。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信息,2018年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509万公顷和51.0亿立方米,根据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目标,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也就是未来10年至少增加10亿立方米的森立蓄积量,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本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明年重点工作任务。由此可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完善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等几方面将成为2021年的热点。环保行业中的新能源环保装备、生活垃圾处理和土壤修复三个领域有望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开展,建议关注盈峰环境(000967.SZ)、龙马环卫(603686.SH)、瀚蓝环境(600323.SH)、高能环境(603588.SH)。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环境治理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