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或为下一个爆发的汽车市场。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2018年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7%,与中国2005年时的结构相当。年轻的人口一方面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在购车人群。印度近年经济成长较快,GDP增速连续保持在5%以上,2018年人均GDP迈入2000美元门槛。而中国车市正是在2006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之后起飞。
印度目前的乘用车保有量和销量都与中国2005年相仿,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印度乘用车市场集中度较高,CR10接近100%,也与中国2005年时相仿,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中国当前。印度市场的乘用车企业以日韩企业为主,印度本土厂商仅有M&M和塔塔形成较大规模,并无数量巨大的印度低成本自主品牌。中国企业若主打精品级别,在成本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经验上有一定优势。
印度乘用车市场以A0级车为主,在销量前十中占了7席。但同时印度的消费升级也在萌芽:铃木的B级车和现代的A级SUV均有不错的销量。
此外我们认为印度的新能源车市场也将加速。从能源战略、环保和产业升级方面,印度政府或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新能源车。中国企业凭借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经验,在印度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上汽乘用车2017年收购并改造了通用印度工厂,随后旗下的MG品牌推出HectorA级SUV取得了成功,2019年销量超过1.6万辆。我们认为MGHector成功的原因包括成功的产品与品牌定位,智能网联功能的优势以及上汽作为大平台的规模效应。
长城汽车2020年1月与通用汽车达成协议将收购通用印度工厂。基于其在俄罗斯等市场的成功,我们认为长城汽车在印度的前景可期。
投资策略及建议:
我们认为国内乘用车市场在未来数年中将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海外市场将贡献主要的增量。建议关注海外布局较多的上汽集团(600104.SH)和长城汽车(601633.SH)。
风险提示:乘用车消费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