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于3 月5 日上午召开。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2018 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如下:GDP 增速目标为“6.5%”左右,与预期相符。去年GDP 目标表述的后半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在今年并未出现。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和去年相比今年目标可能更趋均衡(尽管可能仍有侧重),因此政府实际上较去年些微下调了目标水平。
CPI 通胀率目标为“3%左右”,与预期一致,但这更可能是上限而非目标。在CPI 通胀率接近3%时,官方可能就会拿出应对举措。不过,2 月份数据较为特殊,当月CPI 通胀率可能因为春节因素而明显反弹(我们预测CPI 同比升幅为2.7%)。虽然这看起来非常接近官方目标,但政府可能不会采取行动,因为决策层会意识到这是源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赤字率目标为GDP 的2.6%,低于去年时的3.0%。国内媒体已探讨了这种可能性,因此这一调整并非意外。历史数据显示,2.6%的赤字率更为常见,而2016/17 年3%的赤字率目标较为特殊,因为当时实体经济活动面临着明显的下行压力。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赤字率数据并不那么重要,其中两个原因在于:(1) 就预算内赤字而言,中国的财政稳定基金和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分别被记作支出和收入,但这些资金未被真正动用而是存入了政府的银行账户;(2) 预算外赤字明显更高,而且并不受预算内赤字目标的约束。2017 年官方赤字率目标及实际结果均为GDP 的3%,但实际赤字率约为3.7%(关于实际赤字率的定义参见我们此前报告),仅略低于2016 年时的3.8%,其原因就在于当局调用了财政存款(2016/17 年财政存款的使用规模约人民币7,000 亿元;如果我们假设2018 年财政存款使用规模相似,则实际赤字率将为3.4%左右)。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赤字率目标下调仍表明政策倾向自去年一季度末之后一直明显偏于收紧。
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 万亿元(与GDP 之比为1.5%),比去年增加5,500 亿元。由于此类债券有望在未来带来切实回报,因此并不计入预算赤字。如果我们将预算内赤字和地方专项债券加总,则二者与GDP 之比约为4%,与去年相似。
政府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政府计划2018 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 亿元,约相当于GDP 的0.9%。
货币政策:报告表示要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并未给出具体的M2 和社会融资规模目标,这是2009 年以来的首次(2009 年之前的常见做法是政府工作报告给出概要性指引,随后央行发布具体目标)。今年的这一变化表明政府减少了对于数值目标的关注,部分原因在于这些数值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近几个季度变得不太稳定。此外,我们还认为当局很难就这些目标进行沟通,因为如果整体货币和信贷增速保持稳定,则目标将会明显低于去年的目标水平而且在社会融资规模和M2 增速之间差异很大。我们认为政府将灵活地实施货币政策,确保流动性刚好足以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