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上周债市先涨后跌。受海外美债持续走低,信贷、社融数据明显回落,以及7月生产全面放缓,投资消费数据均出现回落影响,债市持续上涨,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破3,创下新低。但随着机构获利了结止盈盘的出现,利率有所回升。
上周国务院会议要求运用市场化改革的方法推动实际利率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周末央行随即推出了“LPR”改革。我们此前一直强调降成本是今年的任务重心,而从央行的多次表态以及货币政策报告来看,降成本的途径可能并非市场众所期待的降息(美联储降息后未见央行跟随),而是今年利率市场化的重头戏--“两轨合一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实体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而“两轨合一轨”的关键就是培育市场化贷款定价机制,也就是LPR。此前的LPR主要由5大国有行以及5大股份制银行根据供求等因素报出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应为市场化利率。从推出以来,LPR始终跟随贷款基准利率,差距不大,几乎没有波动,这也导致了LPR离最初市场化利率的初衷仍有差距。此次改革,一是增加了LPR的报价行,引入了8家中小银行,丰富报价主体,打破大型银行垄断,将使得LPR报价更具竞争性;二是LPR将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加点形成,使得贷款利率向市场化利率(基础货币利率)靠拢,实现“两轨合一轨”,使得基础货币利率更好地向贷款利率传导;三是增加了品种期限(5年期),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以便于未来长期贷款合同向LPR转换,另外还降低了报价频率,由每日改为每月,有利于提升报价质量。LPR改革可谓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跃,是降成本重任的利器,淡化贷款基准利率的指标性作用。未来降息或将体现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使货币市场利率的宽松逐步传导至贷款利率,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对于债市而言,短期利率新低后,尤其是期限利差压缩后,继续向下的动力不足,或回调震荡,但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基调维持稳中偏松,降成本任务持续推进,市场利率体系下行趋势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