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高基数叠加价格影响,进出口超预期回落
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0.2%,较上月下降9.9个百分点。中美贸易紧张格局出现重大改善,但其影响或将体现在12月或者明年的进出口数据上。而11月出口的大幅下滑一方面反映了外需的放缓,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去年11月高基数的影响。本月进口同比增长7.8%,较上月大幅下降18.5个百分点。从进口商品数量来看,主要商品进口增速均大幅下降,由正转负,但从绝对值来看,变化有限,也是受到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从进口金额来看,在量价齐跌的带动下,主要商品进口金额同比降幅明显,其中大豆以及原油的降幅居前。本月进出口双双大幅回落,并且进口降幅大于出口,贸易差额进一步回升至3060.4亿元,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市场走稳趋势巩固
经济“底部徘徊”的市场共识并没有变化。从经济逻辑上看,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紧货币并不构成中国股市制约因素;货币边际放松后资本市场仍然偏弱的格局印证了这一点;资本市场何时走好主要取决于经济回升预期确立时间。货币边际放松直接带来了货币市场的宽松,货币利率下降,金融投资机会成本下降。尽管受金融监管规范化、去杠杆和防风险等政策的对冲性影响,市场金融投资的加杠杆行为难以恢复,投资意愿和信心的恢复也较慢,市场走出低迷格局客观上需要“催化剂”;近期中央高层先后表态都经济和市场的关注,析疑了市场担心的质押风险、民营经济政策等多项热点,伴随各金融机构纷纷响应中央号召,成立纾困基金,中性货币政策、微观主体活力和资本市场功能的三角形支撑框架将得到直接巩固,这实际上是金融支持经济的具体落实和实践行为,市场逐渐升温态势将延续。
外贸月度波动不改平稳态势
11月进出口超预期回落,但顺差却并无削减,继续增长。出口增速回落主要是季节性波动;进口回落,主要是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因为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在中国进口中比重较大。另外去年高基数也有一定影响。中国外贸平稳态势不变,汇率稳中偏升的趋势也不会由于外贸的月度波动受到影响,货币政策基调也不会改变。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制造中心地位短时间内不可替代,中国的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不会轻易因关税改变,因此宏观上的外贸发展仍然平稳,但微观上企业受关税影响,利润等经营指标会有些影响。中国在内需增长动力激励方面仍将发力,货币边际缓放松、加快基建投资落实进度,以及金融改革以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和贵的问题,都将继续得到推进,随着PPP清库整理工作结束,未来的投资将延续回升,宏观经济增速也将保持稳中偏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