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聚焦民企融资,降准仍可行
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强调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合理充裕基调延续。
1.报告以专栏的形式讨论了超储率与货币政策传导,反驳了央行投放资金淤积于银行体系的观点。从量上来看,超储率并未上升,信贷平稳增长;从价上来看,债券以及信贷利率均有所下降,政策传导效果正在显现。但也只指出了货币政策存在结构上的约束。
2.专栏讨论了民营经济的融资问题,认为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预期不稳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融资渠道收窄的集中反映。下一级段的政策方向与易纲行长之前提出的“三支箭”组合相一致,也将是未来的政策发力重点。
3.专栏讨论了当前价格形势,但央行认为近期价格上涨主要受临时性因素影响,可持续性小。从中长期来看,物价持续上涨压力不大。
4.对于汇率而言,央行提出会在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调控不缺位。
5.对于国内经济的展望,承认了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与政治局会议的判断相同。相较于二季度而言,经济运行的困难进一步具体化,认识更加充分。
6.对于下一步的政策思路,新增了“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替换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二季度为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新增“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三季度报告中不再提及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新增“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结合来看,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去杠杆、强监管将让位于稳增长目标,未来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结构优化,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仍将是政策重中之重。
政治局会议以及民营企业座谈会显示了高层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针对民企融资难题的政策密集出台。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支持民企融资仍将是政策重心。因此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出于稳经济和防风险的需要,以及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持,要求货币增长保持适当宽松状态,未来6-12月内仍将继续降准(定向或置换形式)。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将进一步带动债券利率向下。2017年,中国的中长期流动性已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中国的短期流动性也将得到改善。在防风险的政策基调下,金融机构2018年的报表扩张明显放缓,从而对短期流动性需求的下降趋势将逐步强化,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形成,债券收益率下行趋势更加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