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中报,营业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27.75%,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增长15.17%。
点评:
业绩短期受压,未来有望逐步好转
公司2018H1营业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27.75%;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增长15.17%。公司业绩预告指引2018H1营收增速为25%-35%,净利润增速为10%-25%,公司实际营收和净利润均落于预告指引中值以下。单从二季度看,公司营收4.82亿元,同比增长25.16%;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14.13%,营收净利增速均有所放缓。公司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为公司产能扩产以及控股子公司成都青洋电子并表,但由于受到531光伏新政等影响,公司增长速度略低于预期。虽然国内光伏新政对国内光伏产业有较大影响,但若考虑对全球光伏产业影响则较小。同时,考虑到功率半导体产品下游应用广泛,通用性强,公司以销售起家,渠道能力强,未来有望逐渐走出光伏的负面影响。
公司2018H1毛利率为33.15%,同比下降1.43pct;净利率为18.05%,同比下降1.73pct。公司盈利能力有所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1)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2)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0%以上,职工薪酬同比增长40%以上;(3)新设控股子公司宜兴杰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的MOS、IGBT项目目前处于建设和产品研发阶段,尚未实现盈利;(4)台湾、深圳、上海等分公司/办事处新购置了办公场所,相应产生了折旧费。从产品上看,公司半导体器件营收6.98亿元,同比增长20.33%,毛利率33.84%,同比增加0.53pct;半导体芯片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111.77%,毛利率为27.65%,同比下降5.70pct。半导体芯片毛利率降低主要为青洋电子和宜兴杰芯并表影响,未来随着协同效应显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盈利能力有望逐渐回升。
长期看好IDM模式下产能扩充与产品升级
公司战略规划清晰,稳扎稳打,内生外延驱动公司不断成长。公司规划晶圆尺寸从4寸到6寸再到8寸;产品从二极管到MOSFET再到IGBT。公司已于2018年3月控股宜兴杰芯6寸产线,8寸产线技术及人才正在储备中。公司外延收购MCC形成双品牌运营顺利,得到了国际化集团客户的市场认可。公司收购成都青洋电子,获得稳定外延片供应,将IDM模式再向上游扩展。公司较早地布局了第三代半导体SiC产品,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供不应求缺货涨价,国产替代黄金机遇
WSTS预计全球2018年功率半导体行业将增长6.6%,市场规模将达231亿美元。中国是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重要消耗国,尽管大陆、台湾地区厂商已在二极管、晶闸管、低压MOSFET等低端功率器件领域已开始进口替代,但国外厂商仍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进口替代的空间巨大。随着全球功率半导体供不应求涨价蔓延,国际大厂交货周期延长,国内厂商有望借机切入更多客户,提高市占率。
估值与评级
公司扩产项目如期进行,产品升级稳步推进中,但考虑到光伏新政以及美国加税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18-2020年EPS为0.73、0.93、1.16元(上次为0.78、1.04、1.35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38、30、24倍,维持6个月目标价为34.9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功率半导体景气度下降,公司产品升级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