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周报解答三个问题:市场到底了吗?风险散尽了吗?当前如何应对?
(一)市场到底了吗?从历史估值比较来看,上证A 股目前市盈率13.14倍,市净率1.47倍;深证A 股26.64倍,市净率2.5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2.22倍,市净率1.48倍;已经接近于“2638”低点(2016.1.27)时估值:上证A 股12.87倍,市净率1.48倍;深证A 股40.50倍,市净率3.32倍;沪深300市盈率11.02倍,市净率1.39倍。创业板目前市盈率48.39倍,市净率3.43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但横向比较来看仍远高于大盘近3-4倍。
(二)风险散尽了吗?从暴跌动因来看,三大风险的演变事实上更应是我们当前做决断所应关注的焦点。
(1)中美贸易战方面,我们延续此前判断,两国产业结构深层矛盾的存在决定了这必是一场持久战,在冲突和调和间反复将是常态。短期而言,市场对此的悲观预期较大程度上得以宣泄、反映在价格暴跌上,后续有望出现阶段性修复,或表现为对此方面利空消息的情绪钝化、以及对于对冲政策的乐观预期上,将为短期市场带来一线生机。
不容忽视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情绪、资金、基本面冲击。
(2)信用债风险方面,压力不减,并已如我们预期中的扩散至股权质押融资环节,因此,我们仍需高度警惕其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冲击、以及对于公司债务负担、再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宏观经济压力方面,社会融资连续缩减反映需求全面走弱,消费端整体增长乏力,边际改善需看所得税调整、精准扶贫及农村消费的影响力度;出口端在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战反复升级背景下存在较大压力;投资端地产虽数据亮眼,但下半年难超上半年增速、料将逐步放缓;基建方面政策操作空间较大,是博弈对冲政策的重要领域,我们倾向于认为,决策层不能容忍经济的断崖下行,扩大内需是下半年决策要点,偏宽松是确定的方向,货币、财政政策都存在微调空间;但同时,大兴基建等强刺激手段出台概率仍不大,一是有“四万亿”前车之鉴在先,二是不会令一年多来去库存、去产能的供给侧改革功亏一篑,三是经济已步入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不会重走老路,搞重复建设、增加无效供给,而是会更多投入于制造业升级、住房租赁等长效机制探索、环保新能源发展及消费升级这些代表未来的方向上。
(三)当前如何应对?稳守流动性根基,博弈概率更大的方向。
(1) 何为稳守流动性根基?当前信用债违约、股权质押爆仓频频发生,而行情走弱、情绪受挫更加重了恐慌踩踏、流动性枯竭恶性循环的隐患,因此,后市对于流动性安全的关注度将只增不减,流动性至上的选股逻辑将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