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
2016年初2638反弹以来A股上涨的主要逻辑在于PPI带动下的企业利润回升,但我们在2016年年底提出本轮利润回升持续性存疑的问题。主要基于一是,从历史的数据观察,没有量(工业增加值)的支撑,价格难以出现持续的上升;二是,从价格与成本的角度考虑,历史上购进价格指数增速(PPIRM)高于出厂价格指数(PPI)对应着企业利润增速动能的减缓;三是,国内PPI与国际大宗商品表现息息相关,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CRB指数历史上看难有大的表现。
企业盈利周期
2000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五轮完整的盈利周期,按照周期顶点划分(季度数据),时间上企业盈利周期的顶点均出现在一季度。
利率周期
结合前面几轮盈利和利率周期的角度看,盈利周期的拐点均领先于利率周期的拐点。时间角度看,2017年1季度盈利周期如果见顶的话,本轮利率中枢抬升的周期短期似乎还难言结束。
“滞涨经济阶段”
短期内企业盈利放缓,利率上行的“滞涨”组合是较为确定的A股市场运行背景。参照之前盈利、利率以及价格周期的表现,中期(三季度或下半年)经济或将延续“滞涨”的态势,即,盈利增速放缓,利率中枢抬升难以逆转,价格(PPI)维持高位运行(或者震荡)走势。
风险偏好
虽然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对重大战略的强力推进提振市场信心,但美联储加息,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国内金融监管不断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资本外流等因素将持续压制市场风险偏好。总体看来,市场风险偏好或将维持中性,难以出现实质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