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杉杉股份公布2016年年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54.75亿元,同比增长11.0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30亿元,同比下降52.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56亿元,同比增长22.31%。实现基本每股EPS0.404元。公司拟每10股派现金红利0.80元(含税),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同时,公司公布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含尤利卡)相比,将增加60%-110%。
打造新能源业务生态闭环,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新能源业务覆盖锂电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为公司主要的业绩来源及发展重点,主要包括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池系统集成、动力总成、整车设计与研发及充电桩建设与新能源汽车运营)及能源管理服务业务。
多样的新能源业务布局分别形成了动力电池循环绿色能源服务闭环和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生态环,帮助公司纵向整合下游产业链,有效降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成本,并建立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大数据,从而保证公司的综合成本及技术优势。
锂电池材料龙头地位稳固,正极材料是业绩上涨主因:公司植根锂电池材料产业十八年,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综合产销量位列全球第一。
报告期内,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收40.96亿元,同比上升20.53%;实现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上升180.78%。(1)正极材料:杉杉能源实现营收25.03亿元,同比上升8.12%;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上升121.48%;毛利率达到20.91%,较上年上升7.99%。业绩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产品、客户结构、成本控制的不断优化。公司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产品有钴酸锂系列、多元材料系列、锰酸锂系列和三元前驱体,总产能达3.3万吨,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正极材料生产商。根据公司年报描述,在一系列正极材料中,高电压、高压实、高能量密度的高端钴系产品如4.45V、4.5V占有绝对市场优势,并进入苹果、华为的供应链;三元产品不断向高镍方向发展,532、622等产品销售量占比不断攀升,5000吨811产线已开工建设并有望在2018年建成投产。(2)负极材料公司于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73亿元,同比上升31.36%;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上升62.12%。主要原因为销量的提升,以及通过石墨化技术的升级换代和负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3)电解液业务实现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121.05%,归母净利润83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系公司电解液销量的快速增长和电解液产品价格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运营期待放量,带动上游业务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收94.52百万元,同比下降48.01%;实现归母净利润-117.26百万元,主要系行业政策波动,及产业试点布局,前期资产投入大所致。报告期内,公司以云杉智慧为平台,开展专业的第三方新能源汽车服务业务,包括充电桩的建设、充电运维服务、新能源汽车车辆销售、新能源汽车租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维修、新能源运营数据挖掘与增值服务等。其中,(1)充电桩业务:2016年完成了全国19个城市的布局,全国充电桩建设累积达成4629个;(2)车辆租赁业务:2016年,公司就新能源汽车租赁进行了试点,累积运营1585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在上海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的网约车租赁试点,累积投入450辆新能源汽车;在深圳、广州对物流车租赁进行了初步的试点;在广州、海口对分时租赁进行了试点,以及在上海对通勤车租赁进行了试点;对新能源车辆租赁业务模式及各地业务进行了摸索。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向好、运营业务的落实,将有效带动上游电池系统集成、动力总成业务与整车协同发展。
收购光伏企业尤利卡,完善能源管理方案:报告期内,公司能源管理服务业务实现营收609.84百万元,同比下降1.53%;实现归母净利润37.06百万元。杉杉能源管理服务业务,主要以储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为核心提供综合能源开发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合资成立江苏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在江苏、北京等地陆续开展园区的大型削峰填谷储能项目以及售电业务,截至期末,签约量50MWH;合资成立北京杉杉凯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业合作的模式,开展应用于铁塔通信基站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同时,为能实现相较储能更低的能耗成本,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能源管理方案,公司于期内收购光伏企业尤利卡来为储能客户配套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尤利卡涉足投资布局光伏电站领域,总计开发项目18个,总装机容量62.10MW,其中2016年度并网项目容量为11.24MW,并力争2017年6月30日全部实现并网。
投资建议:6个月目标价为20.00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7-2019年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9.9%、46.9%、19.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6.2%、60.4%、19.7%;暂不考虑分红摊薄的情况下,EPS分别为0.64、1.02、1.22元。考虑到公司是锂电池材料龙头,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机遇开展全产业链布局,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0.00元。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运营业务布局不及预期、能源管理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