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概况:上周(2017.3.6~2017.3.10)上证综指收3212.76点,下跌0.173%,深证成指收10451.01点,上涨0.519%,沪深300收3427.89点,上涨0.001%,中小板指收6718.11点,上涨0.581%,创业板指收1950.01点,上涨1.126%。工业4.0指数上涨1.694%,智能汽车指数下跌2.070%,半导体指数上涨0.545%,oled指数上涨0.909%。
工业4.0:机器人核心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分别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的35%、25%、15%,减速器占整机成本最高。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很大,据预测,2016年至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对减速器的新增需求量依次将达到29.4万套、36.5万套和46.3万套。不过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都被日本企业占据:Nabtesco的RV减速器约占60%,Harmonica的谐波减速器约占15%。当前我们的机器人产业普遍散、小、弱。因此政府采取补贴的政策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竞争力。未来建议机器人的补贴方式应当更有针对性,对于技术、产业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政策上应该给予持续性的支持,打造中国机器人的龙头企业。
无人驾驶:未来车辆在进行无人驾驶与车联网通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海量、实时的数据交互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而这仅靠4G、LTE-V和DSRC等通信技术还无法实现。5G技术却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解决车辆V2X通信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在流量峰值和连接数密度方面,5G技术能够以超过每秒10GB的传输速度和106/km2的连接数密度满足未来车联网环境的车辆与人、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需求。根据HIS数据,到2035年借助5G提升生产力的产业将创造12万亿美元的产值。此外,到2035年5G还将直接或间接创造2200万工作岗位,营收更是高达3.5万亿美元。不过目前从华为、中兴这样的上游设备提供商以及移动、电信、联通这三巨头来看,5G网络都要在2020年之后可能才可以大规模商用。
半导体:当前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约占全球41%,但半导体自给率仅7%左右。从SIA数据上来看,中国芯片进口量还在不断增加。而IC Insights的全球半导体企业前20名中,美国有8家半导体厂入榜,日本、欧洲与中国台湾地区各有3家,韩国有两家挤进榜单,中国大陆仍没有一家企业上榜。半导体产业设备资金需求大,投资时间长,因此需要鼓励愿意进行较长期投资和跨业务周期投资的耐心型金融资本。国家层面仍需加大对半导体、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国家集成电路等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目前大基金成立以及社会各方资本的投入,有效激活了半导体产业的金融链,诸多龙头企业陆续启动收购、重组,带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大整合,不断缩小与世界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
OLED:从供应端来看,2016年AMOLED手机面板主要的供应来自于SDC(三星),占比99%。由于屏资源很有限,绝大多数控制在SDC手中,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大概有23%搭载AMOLED的面板,随着面板厂新产线的投资,预计2019年,AMOLED面板的渗透率将超过LCD,到了2021年,AM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将高达64%。目前的AMOLED市场对中国的面板厂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机会方面,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大和投资环境很好。风险方面,主要是专利、设备以及关键材料严重受制于韩国、日本及美国。因此,中国OLED产业要健康发展一是要业者认清产业局势,根据市场发展适时调整投资步伐;第二虽然现在AMOLED发展迅速,但还是要持续保持LCD的竞争力,积极找准AMOLED的市场定位;第三,不光是要投资AMOLED面板线,也要加大整个OLED产业链的完善和培育,注重材料、设备和工艺的共同发展,使国内的AMOLED产业链整体发展起来。
投资评级:上周中小盘指数上涨0.581%,沪深300指数上涨0.001%。市场板块轮动快,大盘横盘整理。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依旧看好“工业4.0”、“无人驾驶”、“半导体”和“OLED”板块,建议关注有明确政策预期和技术壁垒的中小市值公司,给予板块“推荐”评级。
本周重点推荐个股及逻辑:七星电子(002371):IC设备龙头;劲拓股份(300400):机器视觉专家,有望异军突起。
风险提示:1)政策不达预期;2)相关厂商业务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