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近来,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商业银行的3年期存款利率和5年期存款利率的水平非常接近。截至2016年7月31日,我国主要17家银行平均5年期存款利率为2.94%,3年期存款利率为2.9%,两者差值为0.04%。部分银行存款利率甚至出现“倒挂”,如渤海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为3%,而3年期利率为3.25%。针对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利率市场化使存款期限溢价整体收窄。存款利率的确定需考虑基准利率、存款期限和银行风险状况。以上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着无风险利率、期限溢价和风险溢价。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定期存款的期限溢价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民银行设定的基准利率决定的,其存在被高估的成分,没有反映市场真实的供需情况。存款利率定价的上限放开以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了期限溢价整体收窄。表1显示了2014年以来主要银行存款期限溢价1的变动情况。从总体上看,定期存款的期限溢价随着期限增加呈逐步下降趋势,0-3个月定期存款的期限溢价最高,为0.36%;36-60个月的期限溢价最低,为0.0017%。2014年以来,在6个重要期限中,4个期限的期限溢价出现下降,分别是0-3个月、12-24个月、24-36个月和36-60个月。从下降幅度来看,长期存款的期限溢价下降幅度最大,36-60个月定期存款每月的期限溢价由2014年的0.017%下降至2016年的0.0017%,降幅达90%。
二是期限溢价收窄反映出银行流动性管理增强。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借短放长”的业务方式获取收益。存款端期限溢价是银行为了确保期限转换功能而付出的成本。一般而言,流动性管理能力越强的银行,其愿意支付的存款期限溢价越小。近年来,存贷比监管要求放松,存款和贷款刚性的数字对应关系有所弱化,减轻了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合规压力,同时,随着大额存单和债券市场的发展,银行通过非存款,即金融市场融资的比例稳步提升,通过主动滚动负债支持长期资产配置的期限转换能力显著提高,这大大降低了银行通过高息招揽长期存款的意愿。
三是利率“倒挂”反映预计利率下调的预期。假设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此时根据无套利原则计算出的3年后2年期利率为3%;如果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和2.8%,则隐含的远期利率水平为2.5%。长期存款利率“倒挂”反映出银行认为未来资金面将持续宽松,通过滚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成本要明显低于锁定利率的长期定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