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本文以“新老划断”后2007至2016年上市的新股为研究对象,考虑2012年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影响,根据新股上市日期将研究样本划分为2007至2011年以及2012至2016年两个部分。以样本上市日为基点,统计分析各样本自上市日至上市不同时间阶段的超额收益,从整体、发行市盈率和发行股本分类等角度比较新股上市后不同阶段的实际表现,研究新股解禁对解禁股的市场表现影响以及新股上市后二级市场的交易性机会,为投资者提供相应投资策略方面的参考。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二级市场上2007-2011年上市新股的表现明显弱于2012-2016年上市的新股,反映出2012年发行体制改革的政策效应。
2、2007-2011年上市的新股上市一年内表现较为低迷,上市3个月和12个月解禁时间点前后解禁股平均表现相对更为颓势。
2012-2016年上市的新股取消了机构网下获配3个月限售时间的限制,在控制虚高报价的政策背景下,新股上市后前9个月表现强势,但该批股票在首发一般股东限售一年时限前后的表现明显较弱。在控股股东三年期解禁的重要时间窗口前后,不论2007-2011年还是2012-2016年期间上市的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均未受到明显影响。
3、我们将2012年后上市的股票根据发行市盈率相对行业市盈率高低划分为低市盈率,中市盈率和高市盈率三类板块。在统计期间内比较低市盈率、中市盈率、高市盈率板块平均超额收益,结果收益呈现明显依次递减的态势。不同市盈率的板块同样存在上市一年解禁前后表现较弱的情形。此外,随着时间的延续,发行高市盈率板块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低、中市盈率板块上市前期的优势则逐渐消失,这一方面或现了政策导向下上市前期市场对低市盈率发行新股的过度追捧,另一方面高市盈率发行新股定价也确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逐渐展现出的成长性又重新获得二级市场资金的青睐。
4、发行股本大小与新股上市后超额收益呈现反向关系,不论是2007至2011年期间上市的新股,还是2012年至2016年的数据,小盘股、中盘股相对大盘股均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此外,2007年至2011年上市的小、中、大盘股同样表现出在3个月和12个月的解禁时间点前后走势较弱,2012年至2016年上市的小、中、大盘股在第12个月前后走势较弱的情形。
5、我们还发现二级市场上,新股上市18个月左右介入长期看会有相对确定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