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描述
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1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3.41%,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现归属净利润1.53亿元,小幅下降3.64%。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7亿元,由负转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20.35亿元,同比暴增1289.4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54元,同比下降21.43%。
业绩点评
应收账款占比高企且持续增长,未来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账款回收风险
2013、2014和2015年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分别为61.53%、54.91%和57.8%,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51%、45.2%和45.7%,是最主要的资产项。同时,该资产项也保持了连续5年的稳步增长,2013、2014和201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4.05%、16.01%和23.35%,增长较快。
公司属于江苏省级规划设计院,业务主要集中在江苏地区,2014及2015年来自省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5169.41万元和87909.1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74%和63.75%。
我们认为,尽管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部门及其下属的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资信总体良好,但从政府支付的角度而言,却存在一定的账款回收风险。一方面,江苏省是建筑大省(建筑业占GDP比重在6%左右),高负债特征显著,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负有偿还责任债务额(存量债务)高达1.1万亿元,位列全国31省之首位;并且,自2013年6月底债务审计以来至2015年底,全国共新发地方政府债4.5万亿,而江苏省也位列前三甲;高企的债务负担约束了各级地方政府对省内建筑企业的账款支付。另一方面,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完全由地方政府作为征税主体的营业税将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的增值税,在没有新增地方税科目的情景下预期将削弱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投资仍占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财政赤字或将进一步扩大,行业新增应收账款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应收款回收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经营范围逐步完善,有望开启铁路建设咨询业务;首例PPP项目完成采购,未来有望继续加大此类项目拓展
2011年之后我国固定资产增速逐渐下降,2015年跌破10%。
但与此同时,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以铁路、地铁建设为主的轨道交通类投资逐步上升,特别是高速铁路网将在十三五时期交通基础建设中迎来重大机遇。而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将成为新的投资重点。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交通领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务,聚焦公路、水运、市政、建筑等领域,2014年获得了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后,可以在全部21个行业及8个专项中承接业务,不再受行业限制,也不受规模限制,突破了跨行业开展工程设计业务的资质限制。在铁路建设浪潮下,公司启动江苏铁路院建设工作,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骨干,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意图实现铁路专业跨越式发展。
此外,从业务承接模式上,公司积极尝试PPP模式,2015年11月,设立中设设计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PPP研究中心,运作的首例PPP模式咨询项目扬州市611省道邗江段工程在江苏省采购中心完成采购工作,并被财政部认定为“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公司也成功入选“江苏省PPP项目第二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PPP)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海南省PPP咨询服务机构库”。为公司进军宁夏和海南的PPP建设市场奠定基础。
省外市场拓展成绩卓著,布局全国更上一层楼
2011~2015年来自江苏省外的收入逐渐上升,由2011年的1.76亿元稳步提升至2015年的5亿元,近3年复合增速为33.79%,增长迅猛,2015年省外收入占比为35.78%,同比增长11.6个百分点,省外市场拓展成绩卓著。2014年及2015年,公司在江苏省外新承接业务额占当年新承接业务额的比例分别为30.43%和36.36%,新订单拓展中省外份额明显增加。
目前,公司已经设立20家省外省级分公司或办事处,并拟在杭州、昆明和银川建设3家区域性独立第三方试验检测中心,进一步增强江苏省外市场总体服务能力。
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工程咨询业务拓展的地域边界有望进一步打破,预期未来将有更多来自省外的订单。
风险提示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加大;(2)省外市场拓展可能低于预期;(3)铁路勘查设计业务进展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