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成熟,顺势而为
贸易全球化带来的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是供应链金融兴起的宏微观背景。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进而导致贸易领域的全球化,进而带来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而企业的收入与支出资金发生在不同时刻,从而产生资金缺口,导致整条供应链上出现“木桶短板”现象;同时,传统贷款模式对于中小企业风险定价的难题使得中小企业较难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开始兴起。
万亿蓝海待挖掘
以供应链金融三种主流业务模式可以简单测算该领域市场空间在万亿以上的规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测算,截止2012年底,我国非金融企业存货总额达44万亿元,应收账款总额达16.6万亿元,预付账款总额达6.9万亿元,加总计算,非金融企业供应链金融可融资资产总量达到68万亿元。假设其中有20%具有融资需求,那么供应链融资潜在的业务规模就高达14万亿元。
互联网带来新变化
线下流程线上化成为趋势。伴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和ERP系统云端化的趋势,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逐步由传统的“ERP+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模式向互联网化的“供应链协同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和“产业电商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这两种模式演变。电商平台和ERP系统服务商在交易关系掌握上将独具优势。随着ERP系统的云端化,本身的数据积累使得ERP系统服务商具备整合各行业交易关系的基础。在新兴起的电商模式中,电商平台的供需双方的交易数据为电商平台所拥有,天然具备掌握真实交易关系的能力。从这两点推演可知,ERP系统服务商和电商平台在在线供应链金融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四方参与共筑生态体系
从主导者的角度衡量,供应链金融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银行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模式、系统提供商主导模式和物流提供商主导模式;从涉足行业的多样性来衡量,目前主要有单行业的垂直模式和多行业的平台模式两种。我们认为,大空间行业内的核心企业主导的垂直模式和市占率高能够掌握大量真实交易关系的平台模式将更有未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A股共有23家上市公司较为深度的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其中依托自身的行业经验和数据积累的垂直型模式有19家,不限定行业的平台型模式有4家。
选股逻辑:主业为基,金融为器
我们认为,首先,掌握真实的交易关系是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其次,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已被证实或者在行业内拥有不可替代的龙头地位。依据这个选股逻辑,电商平台里我们看好线上掌握交易信息,线下掌握物流信息形成交易闭环的龙头企业,推荐生意宝,建议关注上海钢联;信息系统提供商里看好市场份额第一,与核心企业关系紧密的软件提供商的平台模式:推荐汉得信息、用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