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看
向下看,保险股已没有大的下跌空间。 投资者认可的一个事实是,保险股的股价相应估值已经跌无可跌,P/B估值在1.6倍至1.9倍之间;P/EV估值在1.2倍左右,平安近期由于股价下跌,P/EV估值跌破1倍;最奇怪的新业务价值倍数,平安出现了负数,人寿、太保、新华在3倍左右, 2013年以来,4家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倍数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维持在不高于4倍的区间内,也就是说,股价反映的未来业务增长预期最长截止于2016年,如果股价能够还往下跌的话,很容易4家公司的2013动态新业务价值倍数都呈现为负数,这从反面证明了,保险股已无下跌空间。
无论是定价利率市场化、还是声誉风险,在5月21日的价位上往下看,都没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定价利率市场化尽管可能会造成产品费率下降、利润率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对保险行业在中短期内的影响偏于负面,但如果定量去看,由于传统险占比低,而分红险做与不做定价利率市场化差异不会很大,我们不认为定价利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会在4倍新业务价值倍数的基础上仍有力量下砸。
而平安的声誉风险,其A股上市以来类似的黑天鹅事件已经不止1件2件,可以回看过去的股价走势,每一段类似事件砸出的空间之后都会得到回补。
向上看
向下看没有空间,尴尬的是,向上看我们也找不到强有力的上涨逻辑。
4月份公司保费数据尽管4月份4家公司的保费增速与之前相比,有相对不错的修复,增长主要来自银保渠道和个险新单保费,但去年的教训也导致我们更加谨慎,这样的修复是由于8号文对理财产品的遏制导致资金得以持续流入保险资金池,还是仅由于公司的短期刺激性政策导致阶段性的增速上升,尽管我们偏向于前者,但小心些总没有错。
基于保费增速逻辑操作获得正收益的时间窗口非常的短暂,而且易于被其他因素干扰,例如平安在1、2月份的股价表现,由于保费增速好于行业获得高于行业的相对收益,但它获得绝对正收益的时间窗口也只有几个工作日,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如此短暂的时间难以把握,之后4、5月份对于平安的负面消息就开始出现,之前的优势不再存在。
投资意见
修正未来2、3个月的保险行业投资逻辑如下:由于保险4家公司的股价对应估值都已经低到一个很妖的位置,而定价利率市场化和声誉危机更是把股价压至一种不可持续的位置,保险股无法想象还有大的向下空间,而未来向上的修复性反弹是可以预见的,但我们不认为会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局势,没有明显的逻辑推动保险股价大幅修复,因此较大的未来可能局势是,在没有明显的利好出现前,保险股维持一种震荡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