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点评:本次降息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降低实际利率;二是加速存款利率市场化;三是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
2.1降低实际利率。
此次降息的宏观背景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以及较低的通胀水平。2015年4月CPI为1.5%,PPI在大宗商品企稳反弹的情况下却未能出现跌幅的收窄,物价水平的持续低位导致实际利率偏高。此次降息对于金融机构贷款实际利率产生一定下拉作用,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下行,有利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2.2加速存款利率市场化。
中国贷款利率下限的调整了3次然后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当前存款利率上限已经调整了4次。央行通过不断的提高存款利率上限来试探真实的市场利率水平,此次直接扩大至1.5倍,市场利率将很有可能回归至利率上限以内。
利率上限调整之后,央行对于存款利率会有一个观察期,如果多数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没有采用上限值的话,那么接下来存款利率上限将会彻底直接放开。这一时间点有可能会在2016年年初左右。
2.3未来货币政策走向。
从2014年4月的降准开始,我们判断未来货币政策将进入阶段性的全面宽松。未来的货币政策的走向需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经济的下行压力;二是引导市场存款利率降至利率上限以内;三是降低全社会杠杆率。无论从经济增长压力还是平稳过渡利率市场化,未来货币政策都将进入宽松阶段。但是我们预计这种宽松的状态不会持续时间过长,2016年货币政策有可能回归稳健。
3、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