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近1个月市场回顾:小板受大盘指数挤压,高估值受低估值挤压。
小盘指数异动是在12月5日,大盘大震荡带来大小指数走势分化。近一个月表现较好的是超大盘成份和上证50等大盘特征为主的指数,涨幅在15%-16%。建筑装饰、非银金融、采掘、钢铁、公用事业领涨,电子、轻工制造、计算机、农林牧渔和医药生物跌幅居前。高铁、水利水电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国资改革和核能核电等主题表现抢眼。
在增量资金面前,低估值、低涨幅的龙头、大盘股为配置目标,部分纯概念故事类主题板块高位风险承压较大。市场由原来的风险偏好上升、政策红利加速进入到正反馈的驱动状态。
维持年度策略对小板市场的判断。
宏观一致性预期偏弱,政策阶段性左右市场运行节奏;估值总体低位,结构分化严重将持续,高估值板块在报表窗口期迎调整压力,通过波段调整和时间来消化是最可能的方式;改革放权的政策以及宽松的政策预期仍是市场信心所在,对内改革、对外放开,对外资本和产能输出,资本市场通过搞活新三板,推出注册制,便利化并购重组等方式正日益成为新一届政府经济转型调整的主战场;流动性方面,刚兑打破预期、定向宽松走向扩大化决定总体偏积极,在极端的经济失速或局部违约风险加大情况下,降准降息走向全面,从而强化行情推动逻辑。融资融券加杠杆过程中,乐观情绪飞扬,资产配置浪潮短期不会结束。
当前小板策略:从下而上精选确定性成长,判断主题风口,回避题材伪成长。
选择估值合理的真成长白马股。考虑估值切换,2015和2016年创业板和中小板预测PE 分别为30、22和22、16,估值经验上合理和到位。
但是也意味着14年较高的业绩泡沫,隐含40-45%的增长。后市必然面临调整幅度或时间的消化。策略上对场外新增资金,建议区分反弹和抄底,对错杀公司优中选优,不建议重比例参与。
增量资金思维,配置回归大市值白马,回避题材伪成长。包括大市值、稳定增长、龙头公司,一是风险承受能力强,二是估值可比。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