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吉利起诉威马判赔6.4亿背后: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侵害技术秘密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4-06-28 08:23: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吉利起诉威马判赔6.4亿背后: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侵害技术秘密)

吉利与威马长达六年的知识产权纠纷于4月25日迎来二审宣判,吉利再次胜诉,创下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赔偿纪录,6.4亿元。

这场纠纷起源于2018年吉利的一次内部技术泄密调查,揭示了威马通过离职员工窃取吉利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的事实,最终导致威马濒临破产。

最高法院在二审中对威马的侵权行为进行了严厉定性,认为其行为“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侵害技术秘密”,并采取了新的审理逻辑,为未来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晚点Auto报道,在今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4月25日,吉利与威马的知识产权纠纷迎来了二审宣判,吉利再次胜诉。这场纠纷从吉利2018年12月提起诉讼至今,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


尽管六年的时间对于一场大型知识产权纠纷来说并不算长,但它足以让一家曾经辉煌的车企坠入谷底。据报道,吉利起诉时,威马还是最被看好的新势力品牌之一,人气甚至超过了理想和小鹏。然而,到判决时,威马已经濒临破产。


在这场纠纷中,最高法院将威马的判赔金额从一审的700万元增加至二审的6.4亿元。据悉,这个金额创下了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赔偿纪录,也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


长期关注商业秘密领域的律师徐凯表示,最高法院对威马的定性为“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侵害技术秘密行为的侵权”,这起案件可能会被选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对今后类似案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案件的起源要追溯到2018年3月,吉利集团的信息安全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其子公司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多名离职员工的工作电脑硬盘被钝器损毁。技术恢复后,安全人员发现这些电脑中有前员工为威马工作的文件。吉利随即启动了一场围绕内部技术泄密的调查。

成都高原公司是吉利间接持股100%的子公司,参与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研发。2016年至2018年间,威马及其关联公司通过40名吉利子公司离职员工,窃取了吉利的相关底盘技术秘密,用于申请专利、披露技术信息,并应用在威马的EX系列车型上。

吉利在2018年12月提起诉讼,指控威马窃取其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信息,并利用相关底盘零部件的图纸及数模生产底盘和底盘零部件。吉利当时要求威马赔偿21亿元,约为威马公开融资额的4%。然而,威马的实际融资额为350亿元,远低于公开数据。

在诉讼过程中,吉利承担了巨大的举证责任,最终通过威马申请的专利拿到了侵权证据。2019年4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完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修订,增加了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项目,为吉利的维权提供了法律支持。

二审中,最高法院采用了“整体分析+综合判断”原则,降低了原告的举证难度,并认定威马侵权故意明显、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因此裁定威马赔偿吉利6.4亿元。这一判决不仅结束了吉利与威马之间的民事诉讼,也为知识产权类诉讼提供了新的审理逻辑和裁定方式。

然而,对吉利和威马而言,这场纠纷的影响远未结束。参与侵权的员工有可能面临刑事诉讼,法院有义务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威马目前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负债203亿元,创始人沈晖下落不明,大多数门店关闭,追债者众多。

2015年,沈晖离开吉利创立威马,目标是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大众、丰田。然而,九年后,威马因非法手段获得的先机没能让其幸存下来。这场纠纷不仅影响了威马的命运,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知识产权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