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净息差承压的背景下,中小银行纷纷开启改革化险,提质增效的举措,其中寻求外源性融资渠道补充资本成为不少银行的抓手点。近期,天府银行完成近50亿增资,其中四川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蜀道集团”)持股23.35%,顺势成为第一大股东。
证券之星注意到,天府银行自2024年8月以来开始推进增资扩股进程,但此次增资扩股落地看似迎来发展转机,背后却也隐藏着诸多复杂问题,天府银行现阶段资本充足率指标表现不佳,业绩表现也逐渐承压,加之债权转让背后的风险暴露,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增资“补血”:资本困境中的突围
日前,天府银行2024年增资扩股方案获批,计划募集不超过50亿元资金,这一举措被市场人士视为其为改善资本状况打出的关键“王牌”。
根据近期中诚信国际对该行出具的一份《四川天府银行20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24年8月以来该行增资扩股事项有序推进,募集资金50亿元已全部到位,国资股东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至55.96%,其中蜀道集团持股23.35%成为第一大股东。
此番增资后,天府银行的注册资本由10.01亿元增至18.78亿元,同步增加资本公积41.23亿元。另据媒体报道,该行注册资本变动和蜀道集团股东资格也于近日获得了四川金融监管局的批复核准。
证券之星了解到,此次增资扩股意义重大,它以发行新股、向特定对象定向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遵循“国资国企为主导,优质民营上市企业为辅助,外资为补充”策略。省属国企蜀道集团强势入局,持股 23.35% 成为第一大股东,南充市国资企业持股比例也大幅提升至 29.27%,国资股东持股比例总和高达55.96%。
据了解,蜀道集团作为四川省属国企中的“世界500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实力,其入主有望为天府银行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市场信心。从注册资本的变化来看,此次增资使天府银行注册资本从10.01亿元大幅跃升至18.78亿元,同步增加资本公积41.23亿元,为其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提供了更坚实的资本基础。
证券之星注意到,截至2024年9月末,天府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7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0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99%,均接近监管红线。从2021 - 2023 年末的数据来看,其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波动下滑,2022年末部分指标甚至未达监管标准,资本补充压力不言而喻。
增资背后也反映出了天府银行面临的严峻现实。此前,该行资本内源性补充渠道不畅,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营业收入在连降4年后仍未止跌,这使得通过增资进行外源性资本补充成为必然选择。
债权转让:不良资产处置的无奈之举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5年1月13日,四川天府银行将3.93亿元债权转让给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这一行为背后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巨大压力。
根据四川日报刊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与四川天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显示,四川天府银行日前通过债权转让协议,将近4亿元的债权转让给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
同时,此次债权转让涉及23名债务人及相关担保人,单笔债权本金从175万元到1.5亿元不等。其中,上海荔源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的1.5亿元贷款最为引人注目,该公司已被上海金融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成都普菲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5000万元债权同样棘手,四川天府银行成都分行两次申请执行均未成功,该公司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这些不良债权的产生,或与天府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从行业分布来看,部分债务人所在行业经营状况不佳,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还款能力下降,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而此次债权转让,是天府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的一种手段。通过将不良债权转移给专业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可以回笼部分资金,减少不良资产对资产负债表的负面影响,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不过,债权转让也并非一劳永逸。一方面,转让价格可能会低于债权的账面价值,给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天府银行在前期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环节存在漏洞。如何从此次债权转让中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天府银行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业绩承压: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近年来,天府银行的业绩表现持续低迷,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证券之星注意到,2019-2023年,其净利润依次约为14.61亿元、8.46亿元、8.64亿元、3.23亿元、4.26亿元,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下滑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这种颓势仍在延续,营收由上年同期的18.10亿元下降至17.25亿元,净利润由3.80亿元下滑至3.44亿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天府银行的营业收入连续多年下降,反映出其传统业务面临挑战。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银行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渠道需要不断创新。然而,天府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步伐相对滞后,未能有效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不良贷款率虽然在2024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2.14%的偏高水平,这意味着银行需要计提更多的资产减值准备,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此外,中诚信国际发布的报告指出,天府银行非标投资不良占比较高,抵债资产规模大且处置进度缓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若不能及时扭转业绩下滑的局面,天府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