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周黑鸭是卤味行业当之无愧的“鸭脖大王”,曾凭借着独特的口味和高端化的策略,在卤味江湖上“一骑绝尘”。
然而,近几年周黑鸭的经营却大不如前。昨日晚间,周黑鸭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而2021年同期净利润为2.296亿元,最多降95.6%。
同时,近年来周黑鸭早已被绝味鸭脖这个后起之秀所超越。那么鸭王为何会从中掉队?之后能否悬崖勒马?
因何“掉队”?
对于业绩下降,公司解释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人流锐减导致门店客流大幅降低,物流配送亦受限,对公司销售及利润均造成一定影响。
此说法也无可厚非,不过周黑鸭业绩表现不佳的真正原因或是其自身。
事实上,早在2018年,周黑鸭就已经“掉队”了。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收益3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净利润5.4亿元,同比下降29.1%。
而同样是在那一年,周黑鸭的竞争对手们却开始高歌猛进。2018年,绝味鸭脖实现了总营收43亿元,同比涨13%;利润6.4亿,同比涨幅29%。
而这主要是因为此前的周黑鸭一直坚持直营模式。虽然直营模式能够保障产品的口感、质量以及安全,但是直营模式直接限制了周黑鸭线下门店的扩张速度。
其次,在食品行业常见的卫生问题也困扰着卤制品市场。
卤味是一种特殊的熟食,天然存在保质期不长、在空气中易变质、对保鲜有较高要求等特性,如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卤菜调料部分沿用古方,加入了中药成分熬制,如果其中一些药物搭配不当,就很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事实上,近年来卤味里防腐剂超标、添加上瘾成分的事例也屡见不鲜,比如商家为了产品增色而添加的亚硝酸钠。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领域的公司,质量控制体系的任何失误或缺陷,都可能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从而动摇其的投资逻辑。
讲不出新故事
周黑鸭也不是没有想到过解决办法,这些年周黑鸭主要采取了三大策略:
其一是,大力开放加盟,打造特许经营模式,即加盟模式。在2019年,周黑鸭认清了行业现状,开始放宽加盟限制,开放了特许加盟权,一代“仙气品牌”终于落地。
但是此次转型对品牌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虽然加盟店间接缓解了直营店所面临的成本问题,但能够看出加盟店并没有较为出色的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周黑鸭的直营店营收约为14亿,但加盟店只有1.4亿元。
其二是,增强品牌创新力,打造了“小龙虾虾球”“虎皮凤爪”等新一代爆款大单品。但由于小龙虾属于季节性非常强的农副产品,每年三四月到七八月份为销售的旺季,因此对业绩贡献相对较小。
此外,同行业的绝味食品、煌上煌等同样涌入这个领域。目前这个赛道早已有不少热卤品牌如盛香亭、研卤堂、卤小馋等通过新式热卤+快餐的经营模式,吃到了这块“红利蛋糕”。
其三是,跨界,比如和彩妆品牌合作,推出卤鸭系列口红、气垫;在深圳开设电竞主题馆等。
可以看出,周黑鸭这些年做的策略收效甚微,而蜂拥而至、源源不断的行业竞争者才是周黑鸭“伤不起”的本质所在。
入局者众多,同质化严重
在休闲卤制品赛道,除了盘踞已久的绝味、周黑鸭和煌上煌三巨头之外,近年来也涌现了一批值得注意的参赛者。如廖记棒棒鸡、紫燕百味鸡等等,纷纷入局卤味市场。
还有零食品牌良品铺子、三只松鼠陆续推出鸭脖、鸭舌、鸭翅等真空独立包装的卤味小食。这些产品因便携易带而占据随时随地、想吃就吃等消费场景,深受消费者所喜爱。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地域的小作坊、小品牌,借助现在短视频等新型社交媒体的红利,刷足了存在感。
纵观我国卤味市场,目前有超过6万家卤味相关企业。传统卤味行业以小作坊经营为主的行业特征还未被完全颠覆,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仍然被菜市场摆摊的夫妻小店分走。
正是由于这些入局者的加入,从而导致卤味食品同质化严重。虽然周黑鸭历经多年经营有一批粉丝基础,但是目前的卤味品牌口味发展同质化严重,在资本的涌入下周黑鸭已经凸显不出自身的优势性。
总得来说,现在国内卤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还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这条赛道有个清晰可见的周期率,仅凭口味创新和常态化产品创新这类传统增长方式,在这个创新频发的时代很难保证一个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