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A股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截至收盘,巨轮智能6连板,惠程科技、赛象科技、远大智能、泰禾智能、科力尔、振邦智能等超10股涨停,机器人、天源迪科等股拉升上涨。
昨日,特斯拉(中国)在其官方抖音号上发布一条时长31秒的视频。视频标题为《特斯拉“绝密”造人计划》。这个视频直接引燃了整个A股机器人概念股的上涨行情。就在国内投资者刚刚对机器人概念股“上头”的时候,外资却悄悄把埃斯顿买至限购上限,这是什么原因?本文将具体解析以上问题。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催生智能机器人新变革——从工业级到消费级
去年八月十九日,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马斯克首次推出了特斯拉机器人。近日马斯克还宣布,“擎天柱”原型机将于9月30日在特斯拉 AI日上发布,预计2023年投产。根据公布的参数, Optimus身高1.72米,体重57公斤,负重20千克(增加手臂5公斤),最快步行速度为8公里/小时。
技术上, Optimus全身覆盖着轻质材料,拥有人类活动水平的双手,四肢由40个机电执行器控制。头上有一块可以扫描外界信息的屏幕,和特斯拉车一样,都是智能驾驶摄像头,内置 FSD芯片,和汽车共享 AI系统;大脑芯片采用了特斯拉超级计算机DOJOD1芯片。随着“机器换人”趋势的出现,特斯拉机器人有望引领智能机器人行业新一轮的变革。
小编认为,人型机器人其实最关键的部分依旧是感知能力,就拿目前已经进入消费市场的扫地机器人来说,3D环境感知已经成为了机器人厂商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为无论机器人的功能有多强大,没有对环境的感知能力那就会导致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据 YOLE预测,2019年全球3D感测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2025年 CAGR为20%,至2025年达到150亿。除了以苹果手机为首的消费类电子市场外,3D感测市场以工商业为主,汽车及国防航天次之。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400亿美元,但目前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可替代人类日常活动的仿生机器人,随着成本降低,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华安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的3D感测成本要比现有的服务器机器人低得多,如果 Teslabot的出货量达到100万台,3D感测模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美元。
目前市场主流3D传感公司主要有细分领域专家、平台型公司、上游核心芯片三类。细分领域专家建议关注奥普特、凌云光(已注册待发行)、大恒科技、华兴源创、炬光科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平台型公司建议关注国内3D传感领军企业奥比中光;上游芯片受益公司为长光华芯、韦尔股份、格科微、思特威等。
外资开始布局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意欲何为?
根据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及港交所有关规定,外资持有A股有三个临界线,分别为26%的预警线、28%的暂停买入线、30%的强制减持线:
当外资持股数量达到或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26%时,交易所将在下一交易日开市前披露境外投资者持有该公司A股的总数和比例。
当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28%或以上时,上交所或深交所会通知港交所,港交所会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暂停相关买盘,直至上交所或深交所宣布外资持股比例低于26%。
所有境外投资者在单个上市公司A股中所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30%。如果出现主动买进行为,持股比例超过30%,港交所将根据一系列规定要求投资者减持;如果外资投资者在A股回购中所持股份超过30%,则无需卖出,但港交所将暂停买进,直至比例降至26%以下。
数据显示,陆股通自2021年以来一直在增持埃斯顿股份,截至2022年一季报时,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总额达2.05亿股,占总股本的23.62%;此外,富达基金(香港)持有埃斯顿602.83万股,占总股本的0.69%。
埃斯顿是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供应商,依托内生外延的技术优势构筑护城河,依托“通用+细分”战略扩大工业机器人本体海内外市场份额成效显著。公司技术实力强劲,产品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本体为主的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
公司通过积累底层技术和外延并购优质资产,已经实现了80%的零部件自主供应,具备满足通用化和定制化需求的本体自主设计能力,并能够开发、优化软件算法提升机器人本体质量。目前,公司全产业链技术布局完善,协同效应优势逐步显现。依托强劲技术实力,公司坚持以“通用+细分”战略占领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现阶段,公司已在光伏、锂电与3C等细分行业和焊接、钣金加工等通用市场上形成显著竞争优势,国内外客户资源与订单数量充足。伴随公司产品在内外市场上需求放量,公司有望于2025年进入国际机器人第一阵营。
相比目前市场对于机器人板块一窝蜂式地大炒特炒,“聪明资金”往往会布局行业内具有绝对优势的龙头公司,这对投资者的参考意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