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5分钟爆买200亿 这类资金却在减仓 A股咋办?关注四大变量
9月20日,两大国际指数加持A股!
由于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两大指数纳入A股将在9月23日开盘时正式生效,因此20日北上资金增配A股并不令人奇怪。20日尾盘14:55之前,两市北上市资金净流入约为100亿元,但随后买盘狂涌,一度净流入超过300亿元。截至收盘,北上资金最终净买入A股148.62亿元,其规模属年内单日最大。
那么,外资买完了,A股还能好好玩耍吗?据券商中国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就在外资持续加仓过程当中,有一类资金却在“收割”,那就是ETF.9月20日,股票型ETF份额再度缩小1.7亿份,其中涉及到创业板的ETF多数缩减幅度较在,央企ETF份额也下降厉害。9月份以来,股票型ETF的份额整体已经下降了54亿份。这可能与产业资本借代ETF减持有关。
其实,除了此之外,内资“发动机”并未熄火。本周虽然市场出较过大幅调整,但融资余额却在连续增加。截至9月19日的数据显示,两市融资余额四个交易日增加了134亿元。即使在9月17日大跌当天,融资余额仍增加15.73亿元。
在LPR利率下幅小调,北上资金加持,以及融资盘续力的背景之下,前面单日大跌的上证指数再度收高至3000点上方。那么,九月份资金面上最大的一件事兑现之后,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呢?
外资被动配置暂告段落,市场料仍平稳为主
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两大指数纳入A股将在9月23日开盘时正式生效。在此之后,外资被动配置暂时告一段落。从此前的情况来看,历次外资被动增配后,市场次日的表现还算稳健,其中两次出现了小幅上涨,一次小幅下跌:
今年初,明晟公司(MSCI)宣布将扩大中国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至20%(当前为5%)。这将分三个阶段落实,5月份扩大至10%、8月份扩大至15%、11月份扩大至20%。11月份,将把中国A股中盘股纳入MSCI指数。这也就意味着,最近的一批被动增配外资需要等到11月份。
去年9月27日,富时罗素正式宣布把A股纳入其旗舰指数,第一阶段的纳入因子为25%。纳入将分三个时点生效,分别为2019年6月24日,2019年9月23日以及2020年3月23日。完成后,预计将为A股带来12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这也就意味着,富时罗素的被动配置资金需要等到明年3月下旬才能到来。
2018年12月,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布了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分类的结果,宣布将A股纳入相关的国际指数。该指数公司表示,在征询意见的过程中,投资者接触A股越来越多,不少投资者已较为熟悉A股交易,因此大部分投资者认可一次性以25%的纳入因子纳入。在以25%的纳入因子纳入A股之后,何时再将纳入因子提升至更高?该公司则表示,要等到A股纳入实施完成之后(9月23日),标普道琼斯指数才会考虑就“提升纳入因子”征询意见。
不过,这些指数公司进入A股的资金并非只有被动配置的资金,还有主动配置部分资金。前面有机构曾做过各种版本的测算,主动加被动配置资金可达数几千亿级别规模。
外资来了,炒股要注意四大变化
不过,外资来了就有外资的玩法。据机构测算,截至今年上半年,外资持股与公募基金持股规模仅相差3500亿元。而随着今年下半年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入,相信这一距离还在缩小。那么,外资不断涌入,是否已经对A股的生态带来了冲击吗?答案是肯定的。
其一,中国A股二级市场“造富”机能不高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没有办法形成长期预期,坚持长期投资。相反,外国投资者大多是长期投资者,某种程度上技术水平、选股能力比内资更加专业,外资大量涌入A股,一方面可以把国际标准带进来,对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有好处;另一方面对国内投资者理性投资可能会有一定帮助。
其二,在北上资金持股比较集中的消费蓝筹股上,外资目前已经有绝对的定价权,这个定价权不仅表现在持有流通股比重,也反映在日均成交额上。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股跌不下去,说明有长线资金在里面锁仓。外资持续的流入是17-1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外资的风格主导了中国资产的定价。外资偏好的低估值价值型股票估值得到了提升。这些资产也被纳入国际定价体系。
其三,中国市场正在经历机构化的过程。从最初的散户市场,逐渐到以公募、保险、私募为代表的机构化,再到社保、养老等长期投资机构的引入,外资实际上也是A股市场机构化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外资的涌入会加快A股市场机构化对市场的研究、投资风格、以及有效性带来的变化。
其四,事实上,今年的市场变化的确很大。四月份市场回落之后,成交量出现了萎缩,很多概念股回落很明显。不过,一些头部公司却不断创出新高,这些公司多数质地优良,市值较大。这可能跟经济周期有关,以美股市场来说,今年以来,资金也在涌向头部,很多小票则完全跑输市场。
外资的到来和A股市场上前期“地雷”不断的情况,也可能是资金涌向头部的驱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内地的被动资金也越来越多。截至九月初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上市ETF(剔除货币类)总资产规模已较2018年增涨了1400亿元。
在未来的投资方法中,“追逐价值而不是追逐涨停板”可能慢慢会成为市场中的主流。在近期的市场中,也可以观察到一些类似的迹象,很多小股票在拉升的过程当中,跟风的资金越来越少,这可能是一种存量博弈的特征,但更可能是资金背后的“操盘手”变了,原来是个人,现在是机构。这个判断也是有一些数据佐证的:科技ETF上市三天规模就实现了翻倍。
四大变量影响A股
在此之后,直到国庆之前,A股市场将迎来一段消息面上相对平淡的时段。但仍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市场:
首先,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
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切实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加强投资者保护;提升稽查执法效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加快提升科技监管能力等。这12项重点任务被提出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出台相应的细则,而每项改革的细则就是这个市场的重要变量。
其次,9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
1年期LPR为4.2%,5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前值,1年期LPR下降5基点,连续第二次下降;5年期以上LPR没有变化。有不少市场人士将此次LPR调整视为利好,但其实相当中性,国债期货甚至在此利率公布之后出现较大的调整。股市在20日有外资的加持之下,表现亦并不强势。市场显然在等待更为明确的货币信号:下调基准利率。但这个预期什么时候能兑现,兑现多少?目前是个谜。
第三,在外资被动增配完成之后,市场极有可能重回存量博弈格局。
在此之前,《券商中国》曾有报道,一些机构由于完成了年内盈利目标,已经选择撤离市场。那以,这一动作会持续多长时间?若有政策上的变动,比如降息等,他们是否会改变既定决策?这些都需要持续跟踪。
第四,从技术形态来看,国庆前的最后一周,市场应该不至于太差。
大概率是下周一轻微调整,做出底背离之后,开始稳步向上。若非稳步向上,则非常有可能在国庆之前就做出顶背离的形态。这与市场上的预期就完全吻合了,国庆之后市场就会迎来大幅调整的可能。这显然并不是方方面面愿意看到的现象。因此,大的概率仍是国庆前不做顶背离,国庆后则需视情况而定。因为,10月份的变数可能会比较大。(券商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