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券商紧锣密鼓备战科创板两融业务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交所、证金公司和中国结算联合发布《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已有数周。某公募基金分析师王强(化名)表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公募中可参与战略配售的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大概率会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

(原标题:券商紧锣密鼓备战科创板两融业务)

上交所、证金公司和中国结算联合发布《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已有数周。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券商欲引入市场化的转融通费率,提升投资者转融券意愿;同时为控制风险,或向客户定向开发券源。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出借券源意愿高,期待通过严格追责,夯实做空机制。

长期投资者乐于出借券源

北京某券商人士李明(化名)表示,科创板转融通的市场化费率将打开融券市场空间。“现有A股的转融通费率是固定的,一般在2%以内。对于机构而言,融出券源需经过严格的内部程序,目前的费率吸引力不大,机构缺乏动力参与转融券。实行市场化费率后,这一现象有望明显改善。”

李明介绍,目前部分券商已在进行技术测试,搭建转融通系统。“下一步券商会努力获得战略投资者的证券托管,抢占先机。如果与托管的战略投资者约定好转融券业务的话,券源到账速度更快,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券源需求。当然,融出的券源也可交由证金公司进行全市场共享。”

《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及参与科创板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投资者,可以作为出借人,通过约定申报和非约定申报方式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

某公募基金分析师王强(化名)表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公募中可参与战略配售的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大概率会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对于这些长期投资者而言,通过出借科创板证券获取现金回报在其长期投资中十分重要。其中,战略配售基金可能有相当的仓位是固收仓位,现金回报更加重要。

科创板两融开放度受关注

考虑到科创板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20%,相比现有A股,科创板融资融券蕴含的风险更大。为此,部分券商已在进行系统测试和规则研讨。

此外,考虑到标的可能出现迅猛的单边上涨行情,普通投资者进行科创板融券卖出时所带来的潜在亏损可能巨大。李明表示,为控制风险,科创板的融券权限可能会综合考虑客户资质和交易经验,向客户定向开发券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反对意见:“科创板两融机制的推出,本身就是为了平抑市场波动,避免单边行情。如果在投资者参与方面做出过多限制,效果会大打折扣。明确参与规则后,应保证投资者参与权。”

另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短期内出现单边上涨行情概率较大,因此暂时不会参与融券。事实上,国内私募机构通过融券交易获利的经验并不多,参与科创板融券业务较为谨慎。

落实退市及信披制度

有公募人士认为,科创板转融通业务的推出,无疑将加快市场化定价,平抑市场波动。

从交易情况看,目前A股融券交易规模占比不大。今年以来,截至5月21日,两市融券余额最高时不足百亿元。在转融通业务放开的情况下,科创板融券业务规模能否改变这一现状?

“此次允许其向证金公司出借,证金公司再将标的向券商融出,完成证券的转融通,券商随后根据投资者的指令,将相关标的融券卖出,这实际上是将部分限售股(战略投资者持有的)纳入融券券源。”某券商人士指出,这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目前融券业务券源不足的问题,推动融券制度在科创板开板初期即能产生足够的市场效应,形成有效的多空平衡机制,减少初期的热炒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冲击。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在科创板这块试验田中,战略投资者持有的限售股可出借的条款是对现行融券业务的颠覆性改造,但此举变相地解除限售,从而使相关发行人的流通股数量增加。监管部门或许还需进一步厘清明确相关行为的法律本质,做好与现行政策安排和业务逻辑的衔接。

王强表示,科创板融券业务规模要做大,必须严格执行退市及信披相关诉讼追责,避免上市公司财报粉饰,从而使深度研究下的融券做空有利可图。这方面可以关注证券法的修订情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