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成个股成交额不足千万 多路资金却在逆市入场
A股今天又创出了调整以来的一项尴尬的新纪录:两市成交额创下近4年新低(剔除熔断的特殊情况),沪市成交更是跌破1000亿元。
尽管市场低迷背后,做多的力量已加码入市,为何却迟迟未能企稳?
两市成交额已创下近4年新低
8月22日,上证指数下跌0.70%,报2714.61点,当天沪市成交量仅50.79亿股,成交金额984.64亿元,这也是自2016年1月7日熔断以后,沪市成交金额首次低于千亿元。
2016年1月7日,A股市场出现两次熔断,全天有效交易时长不足半个小时,当天沪市成交799.82亿元,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879.57亿元。
如果剔除上述熔断情形,今日沪市的成交金额已创下2014年8月29日以后,最近4年的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两市合计成交金额也仅2292.53亿元,也创下自2014年8月29日以来的新低(剔除熔断日)。
在成交量不断下滑背后,是相当数量个股正逐步失去流动性。数据显示,剔除今日停牌个股,有817只股票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元,占A股上市股票总数的23.11%。这在以往相当少见。
另外,以往很多成交量低迷的股票是因当天触及涨跌停板,而目前越来越多既未停牌、且未触及涨跌停的股票,成交量也相当低迷。
以今日的情形为例,包含龙江交通(601188,股吧)、广泽股份、易世达(300125,股吧)、三湘印象、*ST金宇、永高股份(002641,股吧)、威帝股份(603023,股吧)、聚隆科技(300475,股吧)、*ST成城、锦州港(600190,股吧)、中泰股份(300435,股吧)、中闽能源等在内的10多只股票成交金额仅100万元级别,且盘中股价波动极小。
两融规模持续衰退:融资余额已创14个月新低
与不断下降的成交金额相伴的,还有规模不断走低的杠杆做多资金。
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两融中代表做多力量的融资余额已降为8592.37亿元,刷新了2017年6月6日以后,最近14个月的新低。
今年年初,两市融资余额一度逼近1.1万亿元,但从2月以后,融资余额总体不断走低,2月中旬开始,融资余额开始跌破万亿大关,其后一度有所反弹,但自7月上旬开始便跌破9000亿元大关。截至8月21日,融资余额已经历五连降。
年初至今,绝大多数行业融资规模都呈减少态势。数据显示,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有27个行业年内融资规模出现减少,其中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行业融资规模减少金额均超过百亿元。
个股方面,年内融资规模减少超过1亿元的股票数量高达559只,融资规模增加仅有153只,其中融资规模增加超过1亿元的仅87只。
多路增量资金逆市入场,为何未能撬动市场?
在市场不断走低,融资杠杆资金下降的同时,A股的估值也逐渐走低,对长线资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其一,北上资金今年以来总体呈现持续净买入。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陆股通资金已合计净买入超过2000亿元。在A股纳入MSCI前后,北上资金对A股的净买入力度明显加大。陆股通资金作为印记较为明显的外资,在A股市场走低的过程中不断加仓,与其以往注重估值的投资风格一脉相承。
其二,不少公募基金出现净申购,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是几只创业板基金。
数据显示,在股市不断走低的过程中,几只创业板指数基金仍逆势出现净申购,华安创业板50ETF基金最新份额已达135.78亿份,创业板ETF份额已达113.75亿份,均创下历史新高。
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市场总体是一个多空交织、分歧严重的市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去杠杆被认为是年内市场迟迟难以出现反弹的重要因素,从估值上看,则已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目前市场缺乏的,或许就是信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