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
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接下来应该侧重哪些改革?
雅各布·柯克加德:扩大消费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如果储蓄和投资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过高,就会造成债务和泡沫。因此,中国经济必须向消费驱动转型,这就必然要求人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技能教育是中国走向消费型经济,从而让经济继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持续城市化的进程中,来自农村的低技能人口很难在城市里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低薪工作,从而缺乏用以消费的资本。
约瑟夫·加农: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储蓄是件好事,但储蓄不能过多。这些钱需要花出去,花在汽车、服装、餐厅、食品、用餐、度假旅行等方面。为了鼓励消费,中国政府应该增加公共医疗支出,这样人们就不用担心生病后看医生、住院的费用;另外还可以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等。
尼古拉斯·拉迪: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有效投资和集约型增长。要在保持相当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投资,可以通过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来实现。中国政府希望保持个人收入的高增长,在过去4-5年间,个人收入、可支配收入、税后收入和家庭收入都比GDP增速更快。此外,中国政府也有意改善环境和食品安全。下一步就是继续建立“社会安全网络”,将资源进一步向教育、退休、医疗保健领域倾斜,因为高质量不仅意味着高收入,也意味着提升生活质量。此外,保持一定增长最重要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大幅下降,虽然2016年到2017期间略有回升,但资产回报率还不到2006年和2007年的一半。
查德·伯恩:我认为应当进行能让中国经济更加开放的改革,比如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开放服务业、引入更多外国竞争,还有金融领域开放等,绝对有助于缓解国际贸易的紧张局面,减少贸易壁垒、消除贸易摩擦。
亚当·珀森:中国需尽快推进房地产领域的税收改革。修改税法并不容易,但是就中国长期发展来看,中国需要保证金融领域的稳定,而房地产市场在金融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吸引了太多资本,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标的。
中国证券报:2018年一季度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2.1%。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请问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进一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
玛丽·罗夫利: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创新能力日益增长,对于企业家而言,他们应当意识到创新是可以盈利的,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避免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二是为外国投资商和国内投资商建立平等的“游戏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层人数也迅速扩大,成为外商青睐的销售市场。中国过去为了给国外投资者提供同等机会而付出努力,但也要注意让国外投资者切实感受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换言之,提升各地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与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一样重要。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也包含国外的研发和设计。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企业出口份额持续增长,表明中国正在深度整合到全球生产当中。中国的高科技出口仍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说明即使在关键增长的市场,比如计算机设备、电子以及电子器械等市场中,包含“外来成分”而在中国组装、从中国再出口的产品仍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