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推动国有钢铁企业改革发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2016年印发的《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国资发综合[2016]252号)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中央企业的考核内容做出了如下界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导向,重点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资本回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引导企业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突出资本回报的考核要求。将企业经济增加值和盈利状况作为年度考核重点,根据企业资本结构和行业平均资本回报水平,加强与资本市场对标,确定差异化的资本成本率。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任期考核重点,加强对企业中长期业绩的考核。
钢铁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经营业绩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国有钢铁行业更是如此。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原料和钢材市场的波动,大中型企业利润波动非常剧烈,销售利润率在金融危机前曾达到7.29%的高水平,而在2016年全行业盈利的情况下,仍然亏损,销售利润率低至-2.23%的水平。2017年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利润率又回到略超过4%的水平。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市场风险对钢铁企业经营的影响相当大。
做好市场风险管理
早在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就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以下无歧义时简称《指引》),要求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管理好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企业风险。对国有钢铁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指引》在两方面将风险管理的内涵做出的拓展性解释:
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因此,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也应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指引》明确提出了“企业应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企业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纠正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同时,也要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
而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侧重有所不同,需要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基本体系和方法,构建反映其经营特征的风险管理体系。比如,工程应构建以项目投资风险与工程施工风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科研单位应构建以项目研发风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地矿企业应建立矿山安全风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而对钢铁企业这样的生产制造企业,则应构建产供销风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这方面,期货套期保值大有可为。
针对期货和金融衍生品被普遍视为“高风险业务”这一情况,《指引》专门明确提出了“风险理财”的要求:“对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等方法。”(《指引》第四章,《风险管理策略》)。
因此,利用好期货工具,做好市场风险管理,是国有钢铁企业改革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国有钢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抓手。实际上,充分利用好期货套期保值,对国有钢铁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熨平企业风险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锁定合理的利润,就是通过合理的风险规避避免企业出现亏损,或者巨额亏损,而不是赚取高额利润。价格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的低价也许就会变成明天的高价。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率越来越微薄,而价格波动幅度的加大使得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亏损。因此,企业在经营、贸易中,一旦有合理的利润,就应尽量锁定,使利润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对于钢铁企业这样的加工制造企业来说,采购、销售两端的市场风险都会冲击企业利润,当一端现货合同价格锁定时,另一端势必直接面对市场风险冲击,这时可以通过期货来锁定另一端价格,从而锁定利润。当然,在市场风险较大时,企业也可以考虑同时锁定两端价格,确保利润。
例如,在2005-2006年铜价大幅上涨的阶段,当大多数加工企业在遭遇原材料涨价时,一些电缆公司却因为较早地介入套期保值幸免于难。这些电缆企业的套期保值模式非常简单:业务员一接到订单,期货部门便立刻在期货市场上做等同数量的期货套保盘。而正因为企业在期货市场做了远期的保值头寸,因此它们在同客户签合同时便可以大胆尝试签订长期合同。当其他公司还停留在只签订几周或者几个月订单的时候,这些电缆企业已经可以将自己的生产计划确定以后,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将风险拋给市场,企业从而可以实现稳定收益的目标。
对这一点,华中地区某钢企深有感触,其集团旗下有一家老电缆国企正是通过合理的套期保值来对抗风险,最终在国有电缆企业倒闭潮中一枝独秀,成为了全国唯一的国有电缆生产企业。作为唯一一家国有电缆加工企业,不仅是“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探月工程开发的电缆供应商,而且为“神七”研制成功了宇航员出舱服用脐带电缆,为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圆满成功做出重大贡献,获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嘉奖。在该企业董事长看来,是套期保值让这家线缆公司生存了下来,才有机会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电线电缆保障。
锁定企业利润——这是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最直接的目的,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核心目的是熨平风险。对钢铁行业这样的周期性行业,企业利润随经济环境变化波动相当剧烈,好的年份企业盈利可能得到几十亿,差的年份可能亏损几十亿,这与国有资产稳定保值增值的需求有所矛盾。
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往往持这样一种观点,套期保值会在某一段时间增加企业利润,另一段时间套期保值可能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参与套期保值与不参与套期保值的效果可能是一样的。这一观点隐含了一种假设,即企业经营在长期过程中规模保持稳定,才能享受长期的平均利润。但事实上,如果一段时间经营不善,企业经营不可能保持稳健,企业的经营规模可能会缩小,或者被重整(重组),甚至破产。
对国有钢铁企业来说,经营目标是国有资产长期稳定保值增值,也就是保持每年利润的相对稳定。因此,国有钢铁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放弃获取大额利润的机会,同时也回避严重亏损的风险,保证每年的利润波动相对稳定。
更进一步,既然企业只需要保证风险符合长期稳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那么就没有必要规避掉所有的风险,绝大部分企业并未期望把自己的风险熨成直线,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企业套期保值的目的不是规避所有的价格风险,而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预期,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预期的水平,更重要的一点,风险不是同质的,对企业来说,有些风险更容易承受,有些风险则更难承受,套期保值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用一种风险替代另一种风险。
多样化定价模式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定价规则,而具体到企业,面临市场价格的快速波动,企业会有不同的选择。在钢铁行业,原燃料采购有指数定价方式,也有月度定价方式;销售方面,有月度定价、旬定价、日定价的模式,也有招标、直供品种的长协价方式。不论采购还是销售,目前的定价方式,并不能让企业满意。多年以来,钢铁企业与上游的铁矿、煤矿企业,下游的贸易商,在定价方面摩擦不断,这都是定价机制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有的定价方式比较僵化,效率不高,企业在价格形成机制上几乎没有什么手段,也就无法通过觅价来获取盈余。
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说,能够提供给客户多种定价方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竞争力,或者说,对客户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服务。利用期货市场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定价方式,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可以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在国内比较成熟的铜期货市场,利用期货价格衍生出的定价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在进行营销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定价方式。在钢铁企业中,个别企业也已经开始探索利用套期保值手段,在不承担更多风险或不牺牲自身利润的情况下,为客户锁价,甚至附加场外期权为客户保价等定价方式,能够掌握这种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无疑会大大提升。
长期来看,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多种定价模式的企业,实际上将会与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起共同管理供应链风险的新型合作模式,客户粘性将会大大提升;与此同时,从企业内部来看,其经营管理水平,也会发生质变,从而构筑新的竞争壁垒,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产业、国资改革发展是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三大政策导向。对刚刚开始接触衍生品市场、学习套期保值的国有钢铁企业来说,如何利用好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内涵之一。通过期货套期保值,钢企可以锁定采购成本、锁定销售价格,熨平企业风险,实现国有资产长期稳定保值增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国有钢铁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合作深度,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