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在资本寒冬中,百济神州在美国成功IPO,成为第一家在研发阶段赴美上市的中国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截至4月11日,百济神州的股价已经从发行价24美元/股涨至174美元/股,涨幅约为625%,总市值增至93.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5.7亿)。
凭借旗下丰富的研发管线和与国际制药巨头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百济神州一跃成为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独角兽,也成为行业中市值增速最快的公司。
在创新药日益受到国家和市场重视的今天,有着海外新药研发和商业化拓展基因的百济神州如何看待中国的新药研发环境?百济神州路线能否在中国其它生物制药企业得以复制?
近日,百济神州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梁恒博士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梁恒认为,随着政策和投资环境的成熟,中国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为许多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支持。但与此同时,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需在临床试验、市场融资、全球合作、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提升。
立足中国本土
公开信息显示,百济神州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植根于中国的全球性商业化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成为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肿瘤药物研发及商业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济神州成立之初,国内对于创新药研发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并不完善。公司为何坚定地选择植根中国?
梁恒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公司看好国内市场的整体发展,也看到百济神州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目前中国在医药方面的投资还不是很高,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看到,相对于国际市场,中国缺乏前沿和真正创新的抗癌药。此外,相比化疗,靶向药物等创新疗法从疗效和安全性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从诸多方面考虑,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百济神州介绍,公司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有7个,其中3个已经进入临床研发后期阶段。当前公司已经开展6项全球注册性试验,6项中国注册性试验。至2018年年底之前,将共计有不少于10个全球性临床试验在进行。
梁恒介绍,一般来说,国际上的抗癌新药进入中国的周期较长。以前是国外做了临床、甚至上市销售后,中国才进行临床试验进行验证。而今,本土开发的创新药能够在中国和全球同步启动临床试验,将使得中国的病人、医生和研究者融入全球的研发和治疗体系进程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发展,意味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商业价值,在临床试验上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对以后产品在国内和全球拓展的都十分有利。对于百济神州这样的公司来说,可以凭借在中国的优势促进全球发展”。
放眼全球市场
企业发展需要伟大的愿景,更需要拿出“打动市场”的产品。据了解,百济神州处于临床阶段的7个药物中,三款进入临床后期阶段的产品,包括全球第二代BTK抑制剂Zanubrutinib(BGB-3111)、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Tislelizumab(BGB-A317)、针对PARP1和PARP2的小分子抑制剂Pamiparib(BGB-290),均为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前沿和热门项目。
“百济神州要给中国人做最好的抗癌药,同时也要作为中国人给全世界做最好的抗癌药。”百济神州创始人之一王晓东曾表示。
对此,梁恒解释为,百济神州做产品的目标,不仅限于国内,而是做出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产品。“公司创始人王晓东院士对研发团队要求非常高,要求百济神州的产品不仅在中国有很好的市场,也需要具备全球拓展的能力,即从药效上、安全性上相对其它产品都要有好的竞争力,否则医生和患者不会认可这款药。”
为了拓展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潜力,百济神州很早便启动了全球范围的临床试验。虽然目前在国外建立办公室的中国制药企业很多,但是真正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拥有大规模临床研发团队的公司还很少,梁恒表示,“百济神州全球员工约900多人,其中科学家及临床医学专家近500名。公司在美国有200多名员工,在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销售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药物的实验室合成、动物实验,还需要启动复杂的临床试验,之后还包括生产和销售环节。
“这需要强大的团队和全方位内部能力的建设。”梁恒介绍,从内部能力来看,公司主要的产品都是内部自主研发,这需要很强大的实验室研究能力、临床管理和研发能力。此外,从外部能力来看,公司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百济神州注重多元化的合作是其被市场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梁恒介绍,公司的合作伙伴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球合作伙伴,比如去年,百济神州公司与制药巨头新基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百济神州的PD-1抗体BGB-A317,用于治疗实体肿瘤。与此同时,百济神州接手了新基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化团队,拥有了新基公司在中国获批产品的独家授权,至此,百济神州不仅拥有了终端销售产品,还为内部开发产品未来在中国的商业化做好准备;另一类是商业性合作伙伴,比如世界顶级的代生产公司,以此来保证药物的质量。
此外,在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板块,百济神州也在全球范围内,与医院、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开展合作。
目前,国内许多药物研发项目可以外包,但比较难的是,在临床试验阶段将研发药物的价值体现出来。为此,百济神州将国外的经验和团队引入国内,以保证公司临床研究的质量。
资本助力
任何一款创新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于百济神州来说,并不是个例:多个药物品种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试验,在财务报表上体现为研发费用的大额攀升。
百济神州2017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研发费用为2690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平均增长率超过150%。据了解,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支出已经超越了同期A股的同行业公司(截至4月12日数据)。
对此,百济神州称,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从开展临床试验到后期带来的支出增加、临床项目的扩大带来的药物候选物生产支出的增加,以及由于支持公司临床项目的人员增加导致雇员报酬支出的增加。
梁恒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新药研发尤其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企业的投入将大幅提升。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在注册性阶段发展的项目比较多,有三个临床项目BTK、PD-1、PARP;另外,这三款药物正在很多适应症中进行探索,公司不是只做一个临床试验,而是要开展多个临床试验。
对于刚刚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企业来说,17亿元的研发投入无疑是一笔巨资。
“资本对于生物医药公司,特别是对创新企业来讲,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持性作用。”梁恒向记者表示,对于创新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资本支持:第一,依靠销售的力量获得投资者的支持;第二,通过权益转让获得投资。此前百济神州与新基公司的合作便是通过上述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去年,百济神州公司与制药巨头新基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百济神州的PD-1抗体BGB-A317,用于治疗实体肿瘤。此外,百济神州将接手新基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拥有新基公司在中国获批产品的独家授权。交易完成后,百济神州将获得约2.63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1.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未来还可获得高达9.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包含研发、注册和销售)及新基销售BGB-A317的特许权费。这一交易创下了国内药企单品种权益转让记录。
此外,2018年1月16日,百济神州宣布新一轮股票公开发行计划,1月22日完成募资约8亿美元,创五年来全球生物技术领域金额第三高。
谈及上市及融资事宜,梁恒介绍,中美投资理念上存在区别。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及其投资市场比较成熟,投资者的观念已经形成且熟悉投资模式,因此会一步一步进行长线投资。这是美国投资市场的优势。不过,随着创新药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专业投资者正在加入创新药的投资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