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中淘金)
近期流动性风险成为A股市场的主旋律,一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遭遇爆仓,甚至许多大名鼎鼎的蓝筹公司股价也出现连续暴跌。股价暴跌当然有政策层面持续降杠杆的因素,但决定公司市值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公司基本面好坏。借助市场恐慌带来的估值下调机会,优秀的投资者会耐心逐步买入一些具有优良基本面的公司股票。
每次行情暴跌时,投资者总是人心惶惶。事实证明,许多持续上涨的所谓牛股,起涨之时常常发端于市场某次恐慌。一方面是持股一段时间的股东兑现浮盈,一方面是跟风持股的短期股东杀跌出场,两者都不会太考虑成本,赚少了也是赚,亏少点总比继续亏的强。所以,技术指标会很轻易地失去预测性,公司股价连续暴跌,然后放量下跌数天,宣泄完投资者的恐慌心理。
A股涨跌停板制度,在10%涨跌幅时限制了流动性,常常放大了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心理。试举一例,新股上市打开涨停板之后,股价经常出现暴涨暴跌,就是因为投资大佬对于中签散户心理的拿捏以及涨跌停制度的利用。一旦涨停板打开,许多投资者会选择卖出中签股份,但每笔交易量很少。如果换手率足够高,投资大佬收集了股票筹码后,直接挂出大量买单封涨停板,那么原本计划卖出的中签散户立刻就会观望。于是第二天、第三天,股价很有可能被大资金持续封涨停,然后股价剧烈波动,通过各种手段派发给追涨散户。
在涨停和跌停的价格面前,有多少投资者可以冷静分析公司基本面情况?事实上,许多涨跌停来自于机构调仓行为,或者是活跃的游资进出,甚至是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但是与公司基本面关系并不大。当然,公司基本面可能一直都不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首要问题。
有许多公司大股东高比例质押所持股份,股价近期一直下跌面临爆仓,似乎是近期才面临流动性问题。但其实从大股东不断增加质押股份的比例时,就已经昭告投资者流动性困境了,只是推迟了一段时间才从股价反映出来。有许多公司大股东质押股份比例不高,但是公司业绩连年下滑,资产减值遮遮掩掩,肯定不会有知根知底的机构股东参与投资。而且,在金融降杠杆的大环境下,市值管理的套路也行不通了,所以公司股价只能持续阴跌,最终在市场集体暴跌时一泄如注。
一个可以理解的逻辑是,如果公司股价涨了,应该是有什么好消息没有披露,反之股价暴跌也应该有坏消息被遮掩。笔者觉得,即便是公司高管自己也不敢保证覆盖所有的消息面因素,而且从目前看,市场因素特别是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价的涨跌趋势。当价格波动剧烈时,越来越多的人去钻研和预判价格走势,而不是公司和行业的基本面情况。
之前许多公司股价持续数月、数年上涨之时,笔者认为树不会长到天上去。近期股价连续三天暴跌的公司比比皆是,这只是市场流动性短期匮乏和心理恐慌的体现,对估值有影响,但对公司业绩变化并不大。也许,A股流动性起伏、股价波动,就是在逐渐驱赶不认真做基本面分析的投机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