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龄宝称收购标的发展前景可期)
针对深交所问询函,保龄宝(002286)2月6日晚间就收购关联方全辉控股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再生医学11.37%股份作出回应。保龄宝表示,此次收购中国再生医学部分股份,符合公司健康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协同效应,而且标的公司已经进入业绩快速增长阶段;此次收购股份三年内不减持,而且未来不排除进一步收购中国再生医学股份的可能。
并购标的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公司表示,中国再生医学已走在再生医学领域研究前列。据介绍,在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再生医学一直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中国再生医学曾于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相继研发成功全球首款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及国内首款获CFDA批准的人体活细胞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安体肤”。2016年起,中国再生医学先后取得脱细胞角膜基质、组织工程皮肤、脱细胞肛瘘修复基质、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产品注册证书,开始进入临床治疗阶段。2016年,生物工程角膜产品取得菲律宾认证,并开始临床应用;2017年6月,完成美国FDA生产及产品登记。
公司表示,中国再生医学已与香港养和医院、玛丽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国药集团、北京同仁医院、山东眼科医院、浙大眼科医院等众多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广阔。此外,中国再生医学拟通过收购国内某医药公司股权,进一步打通其销售渠道。据介绍,该标的主营业务涵盖药品销售、仓储物流、保健品、医疗器械、医药制造及大健康领域等多个领域,并在上下游积累了较为广泛的销售渠道,终端客户遍及全国地县级二甲、三甲医院及县以下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直接合作的医疗终端约2400家,合作药房约20000家。
细胞治疗也是中国再生医学开展的一项业务。据介绍,2015年,中国再生医学在牛津大学成立“中国医学牛津大学技术研发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全面展开“细胞治疗”业务,进行全方位细胞疗法治疗研究和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及销售。
就中国再生医学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问题,保龄宝在回复函中表示,中国再生医学过往一直以技术研发为主,产品一直处于研发及高投入阶段,且研发周期及临床应用周期长,这是造成中国再生医学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2016年开始,中国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等产品陆续取得市场注册证书,并及时调整了企业战略发展思路,针对各产品线制定市场策略,加大产品创新和升级,强化市场销售力度,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各产品线业绩有了较大提升,销售收入从2016年度的1.4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7年1-10月的2.87亿元人民币,中国再生医学已从研发阶段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保龄宝回复函还透露,2017年7月17日,中国再生医学对其行政总裁陈春国授出最多5亿股的购股权的业绩对赌条件为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不少于10亿港元、15亿港元和37亿港元,税后溢利不少于1.5亿港元、2.5亿港元和7亿港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中国再生医学未来发展前景。
不排除进一步增持
针对3.6亿港元的收购款项来源,保龄宝方面表示,公司子公司保龄宝国际拟采用自有资金及外部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支付本次交易对价。其中,保龄宝国际将以自有资金支付本次交易价款的定金5000万港元,其余款项3.1亿港元拟以自有资金及发行美元债券的方式支付。
回复函还表示,保龄宝国际正在积极与相关承销商洽谈发行美元债券事宜,本次发行债券初步拟定期限为1-3年,发行规模尚在协商。若发行美元债券事项时间过长,保龄宝国际将通过银行短期借款方式筹集过桥资金,完成本次交易价款的支付。本次收购完成后,保龄宝国际将向中国再生医学委派1名董事,但不直接参与中国再生医学的日常经营。
公司表示,从财务角度考虑,此次借款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分析,以保龄宝国际本次收购所需的融资规模上限3.1亿港币为基础,初步按照每年约8%的融资成本进行测算,每年产生的财务费用约为2500万港元。
保龄宝还表示,收购完成后,公司将积极推进生物与大健康产业战略布局与产业链完善,同时基于战略发展需求,不排除视情况考虑进一步收购中国再生医学的股份的可能性。
相关新闻: